
為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在大運河申遺十周年之際,軌道交通學院“行悠悠運河玉帶,品千年運河文脈”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5日—9日前往無錫市開展大運河無錫段文化帶、旅游帶、生態帶建設情況調研活動,博物知旅,體驗水韻江蘇文旅融合的“心花怒放”。

尋找“運河古鎮記憶”。實踐團隊在著有“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之稱的清名橋古運河感受明清時期東方文化的美妙再現,見證千年運河文脈與市民生活的和諧相融;在“歷史文化名鎮”蕩口古鎮了解名人生平事跡、學術成果和歷史貢獻,感受禮讓、孝義之風;在涌現出“面粉大王”“棉紗大王”榮德生、榮宗敬兄弟和榮毅仁的榮巷歷史街區中了解榮氏家族的歷史,學習他們的民族氣節和創業精神,感受百年民族工商業推動一個城市在文化、經濟方面的進步。

保護“運河文博非遺”。實踐團隊來到享有“太湖明珠”美譽之稱的惠山古鎮,參觀吳中地域特色濃厚的古代祠堂群落,深入挖掘、提煉“廉”文化與祠堂勤政人物的有機融合元素;參觀了13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原產泥人作品,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華夏五色土的藝術魅力;參觀無錫博物院,從大運河歷史了解無錫故事、江南風土人情,將運河文脈融入城市發展基因。

弘揚“運河紅色文化”。走進秦邦憲故居、錢鐘書故居、張聞天舊居以及無錫第一支部黨建基地,探尋見證風云的革命遺跡,重溫改天換地的紅色歷史,“行走的思政課”讓實踐隊員們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傳承信仰的火種,堅守必勝的信念,發揚先烈的精神;走進無錫太湖國際社區居委會,探索運河周邊社區基層黨建模式,助力學校與社區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共同譜寫美好新篇章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零距離“民族工商業體驗”。“建筑是文物,設備為展品”,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館從二樓到四樓完好的保存了茂新面粉廠的制粉設備,銹跡斑斑的機器設備留下了中華兒女實業救國的印記;榮德生與榮毅仁父子二人辦公場景的還原,展現了新舊時代的碰撞,發揚了“敢為人先,堅韌剛毅,崇德厚生,實業救國”的錫商精神。紅磚外墻,茂新面粉廠改建的工商業博物館見證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變遷,奏響了勤勞致富、實業救國的時代樂章。
千年運河澤潤無錫城,古韻今風共繪江南景。7月9日,“行悠悠運河玉帶,品千年運河文脈”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此次實踐,隊員們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視頻宣講深入地了解了大運河無錫段文化帶、旅游帶、生態帶建設情況,體會到了大運河沿岸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對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意義。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歷史與現代生活聯系起來,剝離青年學生對傳統文化和古代文明的陌生和疏離感。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更全面、深入、立體地了解大運河,讓運河之水真正“流”進青年心田。同學們也紛紛表示:未來將會繼續在社會實踐中接受社會錘煉,增長搏擊風浪的本領,“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在強國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軌道交通學院團總支 撰稿:熊健 審核:張曉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