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進社區,義診暖人心
2024年1月21日至31日,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促進自身全面健康發展,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防治隊來到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志愿開展中醫義診及推拿按摩服務,宣傳推廣中醫藥文化及養生保健方法,以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需求,推動社區健康事業發展,在實踐中培養能力、拓寬視野、增長才干。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唯身臨其境方能感同身受,唯切身感受才可認識深刻,這是經歷了這次社區義診后我最大的實踐感悟。
得知團隊決定去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后,我的心情是激動而又忐忑的。激動的是幾年所學終于有機會“大顯身手”、“一展宏圖”,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親手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與患者一起感受疾病向愈的快樂與幸福;忐忑的是我不知道自己這幾分薄學和“三腳貓功夫”是否真的可以應對患者復雜多變的病情,愧于面對患者那雙暗藏失望的眼睛……在緊張與糾結中,我和大家一起為義診服務熱火朝天地準備著,那一天也悄無聲息地到來了。
早上七點,吃完早飯,挎上小包,我認真嚴肅地整理好潔白的醫師服,來到約定的地點與團隊匯合。與居委會負責人進行交流后,我們迅速擺好了桌椅,貼好橫幅,倒上茶水,等待著居民們的到來。
第一位到來的是一位嬸嬸。我立刻上前,仔細詢問嬸嬸的病情和需求,小心謹慎地給出我的建議。或許是我緊繃的身體、變調的聲線出賣了我,連嬸嬸都看出了我的緊張。在她溫和地鼓勵下,我大著膽子,提出為嬸嬸進行一個簡單的推拿。從頸到肩,從膝到踝,推、捏、揉、拍,不知不覺間,我剛才緊張的心情徹底放松下來,完全沉浸在手下皮膚肌肉的方寸之間,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也毫不在意。按摩結束后,嬸嬸對我的手法贊不絕口。看著她開心的笑容,我的心突然變得很輕很輕,好像飛了起來,越飛越高,向著藍天白云展翅而去。我想,這或許就是醫學生存在的意義吧。我們夜以繼日地苦讀磚頭厚的專業書,為的就是能夠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為的就是病人緩解痛苦而綻放的笑臉,那一刻,之前所經歷的一切全都值得。我轉過頭,看見大家都在為前來的居民們忙碌著。送走嬸嬸后,我也繼續投入了下一場“戰斗”。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著,我也逐漸放下了擔心,認真回復著大家的問題,殊不知一場“滑鐵盧”正在悄悄地靠近。輪到一位大爺的時候,面對他的病情,我思維變得異常混亂,理不出一點頭緒,只是磕磕巴巴、猶猶豫豫地再三詢問,好半天給不出明確的答復?粗鬆斣絹碓讲恍湃蔚难凵瘢矣X得自己手腳都在發涼,眼淚開始在眼眶里蓄積,視線慢慢變得模糊,嘴唇也被死死地抿著。我抬起頭,求助似的望向周圍的同伴。好在一位師哥正巧結束手里的任務,察覺到我這邊不對勁,立刻趕過來幫我接手了大爺的詢問。我站在一邊,看著師哥游刃有余地為大爺診治,剛才在我看來難如登天的問題被他簡單輕松地化解,愧疚感逐漸涌上心頭。我暗暗下定決心,回去以后一定要努力學習基礎知識,認真汲取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決不能讓這樣的場景重現。
活動中,我們考慮到有些爺爺奶奶腿腳不是很靈便,專門為他們提供了上門診療服務。跟隨著社區負責人的腳步,我們挨家挨戶地拜訪,一起討論爺爺奶奶的病情,認真聆聽他們分享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在一片溫馨和諧的氛圍中,我戀戀不舍地與爺爺奶奶們告別,為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次義診,還讓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什么是健康。健康并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它還關乎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生活態度和心靈寄托。作為醫者,除了治病救人,更應該關注患者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與支持。當病痛折磨著一個個家庭,當健康成為奢侈品,我們以實際行動,為他們帶去一份溫暖與希望。這不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困擾,更是為了傳遞一個信念:在疾病面前,我們并不孤單。
磨煉是青年最好的“成長禮”,實踐是青年最好的“墩苗田”。歲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間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麗。每一次的志愿服務,都是對社會公益的一次微小貢獻。但正是這些微小的力量,匯聚成了希望的洪流,滋養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心靈。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愿意將這份力量繼續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生命的溫度。
作者:李月明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