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研學齊行,學習共成長一伴“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青年人是未來國家發展的棟梁,所以青年人的成長教育十分重要。這個寒假,為調查山東省的勞動教育與研學市場供需現狀,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追風拾野”社會實踐隊前往山東省11個地級市進行調查,力求得出有用的結論,幫助青年人的成長。
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作為實踐隊的一員前往鄒城市進行實地調研。在進行實地調研前,為獲得更好的調研效果,我們積極地進行前期準備,搜集資料、制作調查問卷、制定采訪問題、制訂參觀路線;指導老師也幫助了我們許多,為我們指點迷津。
在我們準備妥當后,伴隨著天高氣爽天氣,我們開始了實地調研。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的橫渠四句是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境界,而孟子,正是踐行了“為往圣繼絕學”的先賢。行走于孟府孟廟之中,隨處可見的是蘊含在建筑物中的儒風古韻,孟母三遷碑、“禮門義路”牌匾、“七篇貽矩”堂匾,每一處都能夠喚醒我們所學的知識,《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萬章下》中的“夫義,路也;禮,門也”、還有“七篇”代表的《孟子》七篇。我想,這可能就是研學旅行的一種獨特的意義吧,潤物細無聲地浸潤我們的靈魂。
孟府孟廟中不乏有帶著孩子長見識的家長、與朋友結伴而行的少年人、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外國友人,形形色色的人漫步在這一片古建筑中,讓人既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又感受到新時代的迅速發展。在研學的途中,我們也采訪了一些路人對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的看法,邀請了一些大學生來填寫紙質版調查問卷,實踐計劃完成狀況良好,收獲頗豐。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孟子生平故事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仲如鑫 攝
這次的研學無疑是愉快的,晴朗的天氣、充滿古韻的廟宇院落、勾起童年記憶的古言古句,為我們調研之旅勾畫出一副漂亮的答卷,但我仍能感受到現今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的不足之處。很少參加勞動的青年、對研學旅行一無所知的青年、鄙夷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的青年……是什么造就了這些青年人的錯誤認知?是對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的不了解,是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的缺乏,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為什么會這樣,要怎么做去改變。當我們思考過后,積極行動起來時,名為希望的幼芽破土而出,向著風的方向,為現下勞動教育現狀和研學旅行前景做出力所能及的幫助,追風拾野,趁興而行。
圖為“追風拾野”實踐隊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仲如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