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一抹紅色崢嶸,延一份精神長流
紀念館里人山人海,有雙鬢斑白的老人,有年輕人,有小學生,就連掃地的清潔工也在紀念館里停下了腳步。遙想九十年前,在江西南昌市城頭的那第一聲“槍響”,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支軍隊就在那里建立了。這只軍隊為了抵御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救助人們于水深火熱之中,歷經(jīng)磨難,甚至付出了生命才換來今天安定繁榮的生活。
當我們走進紀念館,一股凝重的氣息便撲面而來,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進去,映入眼簾的便是屏風前面樹立著古銅色的瞿秋白石膏像,身姿矯健,神采秀奕,表現(xiàn)的是青年儒雅、書生味正濃的革命家形象,也與我想象中的那個文質(zhì)彬彬的瞿秋白形象符合,一直覺得他那樣的文人要憑借著怎樣的力量才能撐起革命的重任,中國革命的這一艘航船,在他掌舵的那一段,正遇上波濤洶涌的激流,暗礁重重的險灘。可就是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下,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燃成了燎原。
這種為了祖國奉獻出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的精神不正是應該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嗎?在紀念館的小玻璃柜子里,存放的都是瞿秋白的用品與書籍。此外,還有關(guān)于瞿秋白生平的故事。聽完了故事,我不禁想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先烈一樣無所畏懼,忠肝義膽為祖國獻出生命的,烈士們的犧牲使我們感到很惋惜。
但是,他們死的壯烈,死的英勇,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許多人在此駐足不前,有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還默默哀悼,看著眼前的一幕,使我內(nèi)心的熱血澎湃了起來。連老人尚是如此,那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又該怎么做呢?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應該要秉承先烈的品質(zhì),學習更多的知識,為祖國未來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革命先烈們在祖國大地上撐起一片天,開啟了我們民族的千秋大業(yè),創(chuàng)造了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給我們幸福生活的人,讓我們永遠感恩那一個個為了這片土地,灑下熱血的革命先烈們。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瞿秋白36歲從容就義,寫下了“為大家開辟一條光明的路”的肺腑之言,張?zhí)?9歲犧牲在戰(zhàn)斗第一線,立下了“愿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的錚錚誓言,惲代英36歲英勇就義,發(fā)出了“我愿我的磷發(fā)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他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的號召。
時光漫漫,許多往事都會如同過眼浮云,稍縱即逝,但常州三杰精神永遠銘刻在心。或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證明,偉人永不朽,精神永存。愛國、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或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決不會忘記,為祖國犧牲的先輩們,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或許,戰(zhàn)爭的硝煙已離我們遠去,但愛黨、愛祖國的信念卻始終沒有改變。
最好的緬懷是不忘初心,最好的告慰是牢記使命。常州三杰的一生短暫且偉大,被譽為永遠的青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永遠年輕,永遠朝氣蓬勃。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地革命理想信念和勤奮的求知鉆研的精神,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指引廣大青年勇敢前進,永久奮斗的精神旗幟。新時代呼喚有為青年,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更應傳承常州三杰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李超群 周欣 來源:個人
- 憶一抹紅色崢嶸,延一份精神長流
- 一個國家在一個時代的和平穩(wěn)定,是經(jīng)歷了前人不斷努力所創(chuàng)造的,而生活在這和平穩(wěn)定的時代中的我們,更應該銘記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許多可
- 09-20
- 藝術(shù)之夢 智慧之圍
- 為了將千年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科技學院追光者志愿服務實踐團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