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學子三下鄉||讓愛不再“留守”,志愿為你奔赴而來
多彩大學生網恩施8月26日電 (通訊員 王玉湘 余璟瑋 朱錦妍)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宜居和美鄉村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3年8月13日—15日,西南大學地科院家玥小分隊在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雙河鎮木栗園村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落實”三農“工作理念。隊伍此行以鄉村振興為主題,以關愛大山深處的留守群體為目的展開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探尋木栗園村的經濟產業建設,同時助力該村精神文明建設。
木栗園村位于恩施市新塘鄉的西南邊陲,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常出行依靠來往稀少的面包車,即便是到最近的集鎮路費往往也要五六十塊。高昂的路費、險峻的地勢和落后的經濟讓這里山大人稀。
8月14日上午,小隊圍繞當地留守群體和鄉村振興政策對該地村委會進行了訪談和調研。據悉,由于人口結構木栗園村不能發展一些很大型的產業建設。村委會介紹,村里現在以種植業為主,種植作物中又以茶葉為重。雖然中央電視臺對村莊有過報道,但是對游客的吸引力依舊不大,旅游業的發展對村子經濟發展成效低下。目前則是制定了打造油菜花海的目標,村干部們說想帶領村民們把食用油發展好。鄉村振興政策對經濟效益的推動在這個村子已見端倪。并且由于經濟的發展,村委會表示現在村里的留守兒童已經減少了很多,現在只有23位留守兒童,共計18戶。現在恩施市留守兒童在全市所有兒童中占比不到百分之一。除了經濟發展問題,村委會還表示他們同樣重視村莊的精神文明建設。
目前在村委會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木栗園村的文化建設正在欣欣向榮地發展。
首先,小隊在村里尋訪時發現很多家庭中都有智能手機,不再像過去一樣與外界完全封閉。并且由于留守兒童的減少,村里的小學沒有新生,下學期學生們將會到鎮上的小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老人表示對于孩子們下學期到新的學校很高興,孩子們將會交到新朋友,改善沒有人陪伴的情況。
其次,在實地訪談和調研的過程中,小隊發現木栗園村有一處與其他村子不同的地方。從2022年六月份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作為義工到村子來,為這個村莊增添了許多活力。這得益于一個叫做譚家玥的土家族人建了一座鄉村圖書館。從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接觸更多書籍的機會到想要通過這個圖書館幫助整個村莊,譚家玥對小隊成員坦言這并不容易。一開始主要是他一個人在辦,村委會也會積極幫忙;后來有一些村民了解了也對他施以援手,后期的運行更離不開招募的志愿者們。譚家玥還對小隊成員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對孩子們的關愛。如果我這么做了并且宣傳出去了,那么也會有一些人去別的地方這么做,就像接力棒一樣,我們交替影響。“在寒暑假期間,這座圖書館幾乎每周都會舉辦一場讀書會或者趣味活動,讓留守兒童也擁有美好的童年。并且譚家玥和他的義工們在日后還會走出木栗園村,到周邊其他的鄉村去舉辦活動,惠及更多的留守兒童。
8月14日下午,小隊來到一些村民家中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村民的具體生活狀況。很多村民的經濟狀況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下已經向好發展,多年前居住的木房子現在大多都重修為水泥房。但正是像譚家玥和村委會所關注的那樣,很多村民處于一種孤獨的狀態。留守老人的子女常常是一年回來一兩次,待的時間很短;留守兒童缺少親人朋友的陪伴,性格更為內斂。雖然鄉村圖書館有時會舉辦為老人”義剪“的活動和陪伴孩子們玩,但是這對于留守群體來說還遠遠不夠。志愿者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留守群體的孤獨狀況。”志愿者對老人還是很尊敬,去年有一個浙江的志愿者,還留了微信,經常跟我發動物園的動物,還跟我聊天“,一位留守老人說。但是這種持續性的交流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志愿者在離開木栗園村之后與村民不會再有接觸。
8月15日上午,小隊在譚家玥的鄉村圖書館開展手工串珠、天文科普、書信傳情三項趣味活動,用做活動的方式深入了解留守群體的內心世界,切實落實關愛留守群體的理念。在活動期間 小隊成員與孩子們一起做手工串珠,激發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許多孩子放下最開始的戒備,仔細挑選漂亮的串珠,與成員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手鏈。小隊成員還特別以七夕節為引為孩子們科普天文知識,希望可以激發孩子們對于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加上考慮到留守群體對外界的認識不足,以及他們長時間離開親人,對親人有著深深的思念,小隊為留守群體提供了信封和信紙,幫助他們與一些高校大學生取得聯系得以通信交流,或者幫助他們將信送到親人手中。
鄉村振興之路道阻且長,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知識下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落實”三農“工作有重要意義。而留守群體作為鄉村被幫扶人員中的重點人群,更應該被關注和關愛。我國目前還有902萬留守兒童和超過1600萬的留守老人,這些留守群體需要來自全社會的共同關愛。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留守群體慢慢減少,共同富裕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好。
作者:王玉湘 來源:原創
- 揮灑青春汗水,彰顯青年擔當
- 為助力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同時,關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來自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數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