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法律傳播新路徑,唱響法律文化最強音——廈門大學廌在傳播實踐隊暑期社會調研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法律在大眾之間的發聲和傳播日益成為法治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廌在傳播實踐隊是廈門大學重點實踐團隊,全國“法治中國青春行”專項活動入選團隊。團隊指導老師來自廈門大學法學院,在法律傳播領域有深入研究;團隊成員專業覆蓋法學、新聞傳播學。
2023年7月,廌在傳播實踐隊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深圳、廈門、上海三地為中心,圍繞“一院一所一企一園”主線,前往三地法院、律所、傳媒企業、法治公園等地,深入學習東部沿海地區法律文化傳播的先進經驗,以法律文化傳播調研為半徑,以實地參訪、線上訪談、數據分析等方法為畫筆,畫出一個“新時代法律文化傳播圓”,促進法律傳播優秀經驗的交流互鑒,為更好地傳播法律文化貢獻一份廈大力量。
法治傳播誠致遠 改革創新善當先
法治宣傳教育,既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專業的司法審判機構,人民法院肩負著把審判資源轉化為普法教育資源,提升群眾法治素養,推動法治社會風氣良好發展的重要責任。2023年7月,廌在傳播實踐隊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及廈門公安局展開調研。
1、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在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之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始終走在中國司法改革的前沿。經過常年的積累與實踐,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傳播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7月5日下午,實踐隊前往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調研。實踐隊員們觀看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宣傳片,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參觀了深圳中院的憲法墻、司法改革展廳、“鵬法說法”展板等場所,感受了深圳中院在法律傳播領域所付出的努力。在隨后的訪談環節,實踐隊員通過面對面座談會的形式,與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共關系處、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展開了深入的交流。
通過訪談,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悟到,以法院為平臺的法律傳播必須始終堅持保持謹慎的態度,以公正性、專業性、權威性為本色。深圳中院在恪守新聞紀律的基礎之上,進行"兩微一網一發布"的平臺構建與歸口管理,打造"信息中心"與"案例中心"的二元全媒體工作室,為新時代法律文化傳播的路徑探索提供了范本。
2、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
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有著悠久的法律文化傳播歷史和豐富的法律文化傳播經驗,早在1995年就曾創立《楊浦法苑》期刊,推進法律文化的傳播,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楊浦區人民法院還成立了楊楊工作室,推出普法脫口秀動畫等形式來進行普法宣傳,是傳播法律文化的重要陣地。
7月5日上午,實踐隊來到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下稱楊浦法院)展開調研。通過觀看楊浦法院專題宣傳片,隊員們對楊浦法院的工作實踐與成果有了初步了解。隨后,實踐隊員們就楊浦法院近年來在法律傳播與普法宣傳上所做工作及其成效進行了提問與記錄,法院受訪者們耐心詳盡地一一介紹與解答。
新聞中心法宣干部表示,在具體的法宣工作中,新聞中心主要以微信公眾號為主陣地,會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熱點、司法動態來選取不同的切入口,從策劃選題到最終發布都會經過嚴格的審核流程,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普法宣傳,通過聚焦“小案件”折射“大民生”。同時,在傳播陣地上,立足微信公眾號、法官工作室、法院博物館等載體,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傳播形式上,通過普法短視頻、上海高院VR直播等多種媒介進行普法宣傳,并定期進行數據分析,力求不斷傳播法治理念、弘揚法治文化、回應社會關切、提升司法公信。此次參訪,實踐隊進一步了解了法院在法律傳播中的模式特色與發展創新。
3、廈門市公安局
自2016年10月24日廈門市公安局新媒體中心正式建成使用,經過多年來的積累與實踐,廈門市公安局新媒體中心已經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傳播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7月21日上午,廈門大學廌在傳播實踐隊的5名隊員到達廈門市公安局新媒體中心展開調研。廈門市公安局新媒體中心作為現代警務機制建設、打造“互聯網+現代警務”新模式的重要舉措,在前進的道路上承擔起自身在法律傳播中的作用,向人民群眾更好的展現人民公安的精神面貌。
在訪談環節,實踐隊員通過面對面座談會的形式,與廈門市公安局新媒體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實踐隊員們圍繞廈門市公安在法律傳播中的定位、模式、手段、創新與困境等方面向工作人員發問。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與悉心解答,讓隊員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廈門市公安在法律傳播中所發揮的功能。
司法機關積極創新普法模式,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提升法治素養。
秉承公益之心 擔當傳播使命
律師事務所作為聯系大眾與法律之間的重要橋梁,在法律傳播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廌在傳播實踐隊前往北京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展開調研,通過參觀律所和采訪合伙人,隊員們了解了律所及律師群體在法律傳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1、北京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
“無公益 不盈科”是盈科律師事務所成立至今一直踐行的理念,“百萬森林”、“藍信封”和“習法·盈未來”等活動,既是其擁有的“公益的心”的展示,也是以公益為平臺助力法律傳播的生動體現。7月7日上午, 實踐隊員拜訪了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進行實地調研。盈科深圳公益委主任陳文丁律師與公益委副主任耿協琪律師與實踐隊開展了座談。
通過從法律文化傳播中的公益活動和及律所相關制度支持兩方面進行切入展開調研,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律師和律所在法律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可從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法律知識傳播,作為法律專業人士、專業機構,律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為公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指導,幫助公眾理解和應用法律;二是法治意識傳遞,律師可以通過法律案例、法律新聞、法律宣傳等方式,促使公眾關注法律問題,自覺遵守法律,增強法治意識。三是法治文化培育,律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演講培訓等方式,向公眾傳遞公正、公平、公開的法治文化,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另一方面可以親歷與參與法律改革、提供專業意見、參與公益法律服務等方式,為法律文化的發展和法治社會的建設作出貢獻。“法律文化傳播之于律師是義務和使命的存在,法律工作者的責任就是解決社會矛盾,法律文化傳播正是其應有之義,乃至更高層次的要求”,是陳律師對自身法律傳播責任的深刻理解。
“以公益為平臺,以傳播為使命”是實踐隊員們對盈科法律傳播模式的理解,通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深度參與園區普法、社區普法和校園普法等活動,以公益的方式傳播著法律的魅力。
2、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
作為一家以“創新”“前沿”為特色的律所,上海星瀚律師所事務所擅長以多維度地進行法治傳播。
7月6日上午,實踐隊前往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通過參觀律所和采訪合伙人,隊員們了解了律所及律師群體在法律傳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在訪談過程中,實踐隊員主要圍繞傳播途徑、運營模式和傳播意義三個主要方面進行訪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的延伸。在參訪結束后,實踐隊員們都深有感觸,并對律師事務所在法律文化傳播中的定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總結星瀚所法律文化傳播經驗的基礎上,實踐隊員們也更加堅定了為法律文化傳播事業的發展貢獻廈大學子青春力量的決心與信念。
3、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成立于1992年,公益法律服務是律所品牌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通過這幾年的公益法律服務建設,推出了“小蝸牛”“德法潤家”“教育改變晉江”“教育改變安溪”等等公益項目,不僅增加了律師的社會責任感,而且從全方位、多方面地推動了法律傳播建設。7月25日上午,在
廈門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宇斌、法學院團委書記劉茜的帶領下,廌在傳播實踐隊部分隊員前往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開展調研訪談。
在鄭溪欣主任與張穎芳副主任的陪同講解下,我們沉浸感受了大成的律所文化、黨建氛圍,并了解到大成廈門分所在普法宣傳、公益法律服務等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北京大成(廈門)律師表示律師在公益過程中的身份定位應當是
從幫助者到學習者,最后到同行者,類比于律師在法律文化傳播的定位亦是如此。律師作為既有法律知識,又知曉維權渠道的職業群體,在法律文化傳播中應當
起到統籌資源、建路搭橋的作用,一方面向上對接公權力機關等反饋途徑,另一方面向下對接有需群眾、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能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合力。
不論是法律文化傳播還是法治理念傳播,核心在于潛移默化與熏陶,每一份努力對于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有意義的。
專業性是律師群體在法律文化傳播中發揮作用的基礎和關鍵。
學好用活新媒體 傳播法治好聲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傳播”,所以,必須解決如何正確地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及如何傳播正確的中國式現代化法治理念,才能真正地讓法治成為國家的治理方式和公民的生活方式,而在這之中新媒體則至關重要。
1、廣東法智融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法智融媒,作為誕生于廣東佛山的全國首支法治傳播師團隊,致力于服務法律職業群體,傳播繁榮法治文化,成為中國最可信賴的法治傳播機構。7月6日下午,廈門大學廌在傳播實踐隊深圳分隊前往廣東法智融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佛山辦公室開展專訪交流。實踐隊員們與法智融媒創始人邵銘先生面對面進行訪談。
在與邵銘先生的訪談中,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了法智融媒公司在法治傳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及在專業服務機構的組織發展兩大方面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他指出,當現代法治的實施邂逅全新的傳播環境,其共同要義都在于要以人為本,以受眾為核心,所以針對不同圈層,不同受眾,相應的法治傳播方式也應有差異。
邵老師表示:“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首先仰賴于廣大的法律職業群體。”由此,法智融媒自始自覺地將自己視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員,在法治傳播過程中擔任的是輔助者、服務者的角色。
2、上海律新社
上海律新社作為全國首家法律服務行業垂直媒體,通過直接對話CEO,了解傳媒公司的法律傳播模式與法律文化傳播行業的發展趨勢。律新社CEO就律新社成立初衷、所獲成就、人才培養、挑戰與機遇、未來規劃等問題作了詳盡地解答。律新社在法律服務業與法律傳播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并獲得顯著成效。
法治不僅是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優模式,也是每個公民可以追求的生活方式。媒體企業在服務實踐中,擔起自身社會責任,堅持法治價值觀,以現代法治系統理念,幫助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提升全民法商,引導公眾逐漸由‘知法、學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
潤物細無聲 法治入民心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精神構成,傳播法治文化對促進全面依法治國和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意義重大,如何讓民眾更好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認識法治文化的獨特之處是重中之重。
深圳民法公園融科普性、互動性、紀念性、生態性、游賞性于一體,坐落于深圳市地理幾何中心龍華區的深圳民法公園,以“一環、一軸、一館、四分區”景觀格局,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向民眾展示了民法典的具體內容與核心精神。公園內的民法博物館作為我國首個以民法為主題的博物館,全面地再現中國民法發展史,全方位回顧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懈追求民法典夢想的歷程。
閔行區民法典主題公園充分融合了民法典、法治等元素,以可聽、可視、可感知、可體驗為目標,突出民法典的法條、民法精神和原則的宣傳,著力打造群眾喜愛的打卡點,寓教于樂的同時又富有新意。
作為浦東新區開展法治宣傳、弘揚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浦東新區法治主題園設有法治主題標志區、法治長廊展示區、法治文藝演藝區、法治游戲區和法治思想教育區五大特色區域。公園以書法、園藝、游藝、雕塑、表演、展覽等形式展現法治文化,融法律知識、法治精神、法治藝術于怡人的景色中,讓人們在輕松愜意的環境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加強了普法宣傳的感染力和生動性。

在實踐中隊員們充分了解到“法治文化的傳播,需要通過多樣的形式切實的滿足大眾需求的法治文化,傳播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法律知識,使法治文化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我國法律文化傳播正借助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大勢加速前進,各類融媒體平臺為其提供了便捷的發展加速器。社會各行各業都積極探索科技與業務新融合新業態,法律傳播界內亦是如此。不論是政務司法機關,還是法律傳媒企業,都應擔負起符合業務邏輯、體現自我價值的社會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