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明確鄉村聯營模式的具體內涵,探索聯營模式對鄉村發展的的影響和作用,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2023年7月10日至7月19日,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鄉建小分隊社會實踐隊奔赴安吉縣孝豐鎮五谷豐登片區開展調研,破解五谷豐登片區抱團發展背后的模式密碼。調研期間,實踐隊通過與負責人交流、觀光走訪的方式,獲得了五谷豐登片區多村聯營的第一手資料,包括豐富的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由此經過分析我們得出結果,多村聯營模式不僅是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生動實踐,為鄉村共同富裕增加動力,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環境多層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但目前仍存在核心競爭力不夠、資源分配模糊、權責匹配存在疑問等問題,急需優化和完善機制,制定發展規劃。未來,我們實踐團將繼續關注多村聯營模式的現實發展,持續探索多村聯營模式的未來式,為鄉村發展提供可行思路。
關鍵詞:多村聯營;旅游規劃;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一、背景
(一)研究政策背景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著眼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鼓勵鄉縣要探索多樣化途徑,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鄉村旅游,特別是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鄉村文化旅游,在政府和旅游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成為如今重要的鄉村經濟增長點!“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從政策保障、精品工程實施、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推動鄉村旅游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旅游扶貧政策去支持和幫助這些地方進行鄉村旅游的開發與推廣,促進當地農村產業的振興。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1.研究目的
旨在通過切實的親身體驗深入剖析鄉村多村聯營模式的概念,從特殊性的案例五谷豐登片區歸納得出多村聯營模式的常見表現形式和內容,并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多村聯營模式的優勢和不足,探索其對鄉村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最后根據研究結果為未來鄉村抱團式高質量發展提出展望。
2.研究意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抓基層打基礎、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多村聯營模式的探索符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部署要求,能進一步發展壯大縣村級集體經濟和激發農村產業振興的干勁,營造凝心聚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濃厚社會氛圍,形成“群策群力、趕超發展”的良好社會風尚,其研究達成的理論成果同樣能為各地鄉村發展提供可行方案。
二、現狀分析
(一)國內外多村聯營發展現狀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村集體經濟組織53.2萬個,其中有經營收益的村集體組織41.9萬個,所占比例達到79%,相較于2016年的49%有了明顯提升。但要注意的是,年收益超過50萬元的村集體占比不到9%,仍有超過45%的村集體組織經營收益為零或小于5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說明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來適應現實的鄉村發展現狀很有必要,聯村發展則是其中的一種實現形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在鄉村發展單元選擇的問題上存在著爭論,單一的村落被認為是鄉村發展的單元。直到進入21世紀后,城鎮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的背景下,聯村發展開始作為一種被重視的鄉村發展實踐,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以此為契機,聯村發展作為近年來一種重要的發展模式,開始以多樣的形態出現在世人面前[1]。
(二)國內外多村聯營研究現狀
國內外對多村聯營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其中,國外學者的研究對各村的邊界感不甚強烈,對鄉村發展的認識多以生產體作為依據,多村聯營模式的系統研究相對較少,大多是與其相關的農村合作經濟、農村集體行動等研究,國內學者則專注于鄉村集體經濟的全過程探索。大致的研究現狀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聯營的參與者,Ovchintseva(2020)通過對俄羅斯合作經濟的研究,得出要發展農村,合作社和小企業是優先項之一[2]。周立(2019)認為活化和資本化集體資源是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勁[3],說明設立合作社或股份合作企業是較為現實的聯營形式。第二是聯營的競爭力,Sobolev、Kurakin等(2018)分析了俄羅斯合作經濟的發展歷史,得出當代俄羅斯的農業合作仍需克服許多挑戰,其中就提到缺乏合作領域特色的挖掘[4]。Cerdan、Andrade(2018)提出應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與利益相關者創造新對話和交流,由此開展集體行動[5];第三是聯營的的協調力,許經勇(2017)認為在集體經濟活動實踐中存在著忽視發展集體統一經營的傾向,故完善集體統一經營模式很有必要[6],即協調各方是聯營模式的重要一環。目前學界總結出的模式有強村帶弱村的聯村發展模式,以聯村黨委帶動各村支部的聯村黨建模式,以鎮鄉為導引的多村聯建模式,還有易地搬遷和農民集中居住背景下的聯村治理行動[1]。
三、調研地基本情況
(一)五谷豐登片區介紹
“五谷豐登•花園驛站”片區未來鄉村位于湖州市安吉縣孝豐鎮南部,屬長三角幾何中心,孝豐鎮位于天目山北麓、浙江省安吉縣中部偏南,東鄰縣城,南臨亞洲最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西靠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北與安徽省廣德縣相接。緊鄰孝豐城區和國家安吉竹產業園區。規劃設計范圍包含潴口溪、下湯、溪南、老石坎和橫柏五個行政村,規劃區域面積50.5平方公里。
(二)五谷豐登片區發展現狀
“五谷豐登·花園驛站”依托孝豐鎮良好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文化底蘊,通過未來鄉村建設,以“五谷豐登”為統一品牌形象,根植鄉村,專注農文旅產業生態,開始走向品牌化運營,在好風景里布局新業態、在大花園里展望新生活,農文旅三位一體構建產業體系,五村聯營實現鄉村振興突破,全面推進“共同富裕”的孝豐樣板。據了解,潴口溪村主要以油菜和向日葵為主要農產品,通過流轉土地,成立農業公司。全村耕地1671畝,林地6282畝,其中花木,大棚蔬菜,白茶已成為農戶副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下湯村主要以蔬菜為農產品,建有有機蔬菜基地。溪南村建有睡蓮科普示范基地,通過與浙江蕓麟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吉千花里生態有限公司,種植香水蓮花50畝。老石坎村發展壯大以蘭花三七為主的花卉苗木產業,是蘭花三七的首批原產地試驗區,真正實現了“一株小草”富了一方百姓。橫柏村2020年來種植楊桐面積達500余畝。同時各村還有竹制品的加工銷售。
(三)五谷豐登片區的多村聯營模式——五村聯營
五谷豐登實業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孝豐鎮,是一家以從事商務服務業為主的企業,成立于2019年,由老石坎、下湯、橫柏、溪南和潴口溪5個行政村共同出資1000萬元,以“五谷豐登•花園驛站”為主題,形成“一營五村九館”的框架體系,構建以“生態農業+綠色工業+鄉村休閑+科普研學”為主題的三產融合構建產業共富體系,全力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渠道,推進鄉村綠色產業發展,進行農業項目、旅游項目的開發與投資,城鄉規劃服務,房屋建設工程,林木育種育苗等。
五村依托田園林地、丘陵地貌、河流水庫等獨特自然資源,以孝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為基礎,成功打造“花千谷、蓮逸谷、蔬鮮谷、竹悅谷、紅豆谷”五大各具特色又融為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綜合體。如今,在多村聯營制的帶動下,五村黨員群眾群策群力,要事共商、大事共辦、黨群創富的氛圍十分濃厚。截止2022年,已累計承接睡蓮種養殖、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等經營性項目8個,帶動15戶村民加入農業養殖,新增“家門口”就業崗位42個,僅2021年就實現村均經營性收入增加60余萬元。
產業結構上,“五谷豐登•花園驛站”打破五村邊界,整體構建旅游體系、產業體系、運營體系,形成五村聯營、利益共享聯合體。五村共同出資入股,成立五谷豐登實業有限公司,投資五谷星空營地、新農貿市場等項目,引進好游水上樂園、睡蓮科普館等休閑業態,打造沿南溪濕地公園產業精品帶。通過統籌推進村莊經營,加快項目落地,實現村級增收。產業上以五谷豐登公司為平臺,實行全域資源串聯整合策略,探索出了一套以“科普研學”為主線,通過數字化賦能,串聯現代農業、現代竹產業、綠色家具產業、現代旅游業,形成具有孝豐特色的數字化三產融合未來鄉村產業體系。
四、調研結果分析
(一)多村聯營的概念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集體成員利用集體所有的資源要素、通過合作或聯合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魏建(2022)還指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不僅包括我們所熟識的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也包括基于私有產權形成的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經濟,以及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聯合的混合型集體經濟[6]。由概念不難看出,多村聯營是一種新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歸屬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行列,具體可以理解為在農村地域范圍內,以農民為主體,各村集體協商達成的一種主體明晰、產權明確、機制合理,民主、科學有競爭力的經濟形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單純勞動者的勞動聯合,還包括勞動與資本、技術、管理等聯合。
(二)多村聯營模式對鄉村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1.強化規模效應,激發經濟活力
非采取多村聯營而以單一村落作為發展單元的發展模式的鄉村經濟建設,也會基于資源合理分配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發展經濟前對現有資源情況進行整理歸納,形成一定的規模效益來提高發展的效率水平。但多村聯營基于其地域范圍廣,資源基數大,群眾涉及面廣的顯著特點在整合資源、抱團發展上具有更強的優越性。五谷豐登片區就是具備三個特點的典型案例,因此在多樣性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鄉村旅游這樣的服務領域它都能有較為全面地涉及,相對應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也更多;在豐富性上,自然、人力、技術和服務、資金等各類資源的數目更為龐大,也越適合規;魉降大型產業發展,與之同行的大產值也無疑帶來的更大經濟收益。如五谷豐登的竹加工廠、自來水廠等。另外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上,規模的形成能夠顯著降低生產、服務等各項成本,使得通過多村聯營組織生產可以得到比單一農戶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品質,由此拓寬客戶面,提高收益。
2.加深集體合作,發揮政策優勢
多村聯營模式是脫胎于新型集體經濟的一種鄉村發展模式,結合實踐運用多村聯營發展模式能有效地壯大和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同時多村聯營模式中所有制的自由組合,如五谷豐登片區為抱團發展而成立的五谷豐登實業有限公司,也順應了支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提議,積極發揮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優勢,包括促進國有產權流動、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凝聚更多的資本,放大公有資本對其他資本的輻射功能等。
3.提高文化歸屬,培養凝聚力
文化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經濟規;l展也會帶動文化的規;瘡团d。規模化復興的開始,使得文化在多村聯營的發展模式中得到更為深入地挖掘、整理和傳播,文化脈絡也會隨人們的需要被逐漸厘清,如五谷豐登片區的孝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群眾的歸屬感與幸福感自然會有所提高。另外,各村集體抱團發展,互幫互助,從共打脫貧攻堅戰到共走小康路幸福路的革命友誼,也會激發群眾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發展期間統一化、集體化的管理同時培養了群眾間的默契值與合作能力,真正實現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有愛鄉村。
4.加速基礎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公共服務水平是衡量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多村聯營憑借更為充足的集體資金和政府支持能顯著地推動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更上一層樓。首先,多村聯營的規;a增加了村民就業機會,規;a本身需要的勞動力并不多,但規;a的輻射帶動作用卻很強,如對引申產業旅游業,充足和高質的產品供應能給自營的農家樂、民宿提供留得住客人的記憶,如五谷豐登片區沿路的民宿小舍;規;洜I項目的下沉服務市場:大型農家樂、民宿、游樂設施等依然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和經營頭腦,如五谷豐登片區的君瀾度假酒店。同時,村民們的基本生計也有了更好的保障,三權分置使農戶持續性獲取投資性收益;個體勞動、多村集體經營的模式使得讓農民擺脫分散經營的不確定性。第二,多村聯營拉動農村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大型產業的發展如五谷豐登片區的花千谷,未來規劃發展航空相關的研學旅游,因此如今在電力設施、網絡設施住房等多方面都在進行細致地改造。運用集體資金改造基礎設施服務產業發展地同時,居民的集體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同步地提升,可以說是良性的循環。
5.統籌環境要素,實現綠色生態
兩山理論、生態先行,不僅是鄉村發展的政策要求,也是鄉村發展的客觀現實。多村聯營的發展模式整合資源,統籌包括環境在內的多項要素,達成了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進而減少資源浪費和不合理采集,實現鄉村的生態維穩、綠色發展。這一特點從五谷豐登片區打造“花千谷、蓮逸谷、蔬鮮谷、竹悅谷、紅豆谷”五大各具特色又融為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綜合體的標語也中可見一斑。
(三)多村聯營模式現存困境
經過對五谷豐登片區的實地調研,我們發現雖然多村聯營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維度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仍存在核心競爭力不夠、資源分配模糊、權責匹配存在疑問等問題。首先是核心競爭力上,基礎設施和產業水平是兩個重要因素,就五谷豐登片區而言,潴口溪村和溪南村相對發展靠前,設施較完備,但其他幾個村的情況卻不容樂觀,村與村之間存在的原生差距使得整體發展的一體謀劃受限,而導致缺乏集中統一的核心競爭力和吸睛點。另外,在旅游產業上,很多多村聯營同五谷豐登片區一樣,景點分散特色主題又大相徑庭,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和主題,游客可能感到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影響游玩感受和印象。同時若是基礎設施也沒有做到完善,那么景點間就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和配合,游客可能感到缺乏多樣性和新鮮感,影響游玩興趣和滿意度。此外,多村聯營后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義務難免會存在重疊,對這一部分的處理也成為存在異議的地方。
(四)多村聯營未來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建設設施,強化服務
基礎設施是各項產業發展的基石,提高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就要在交通、公共設施、醫療設施的多個層面逐個擊破,實現全方位的村民生活保障,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避免供給缺位錯位,切實提高農村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和水平。另外,要優化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保障機制,充分利用好多村聯營的優勢,在確保財政資金優先向農村基礎設施投放的前提下,也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的合力作用。
2.整合資源,統籌規劃
多村聯營相較于單一村莊的經營建設情況更復雜,整合資源是其中的重要環節。采用多村聯營發展模式應當積極對整村資源進行整理、管理、歸檔,合理分析資源分布和產業布局,進行系統性全局性的規劃設計,分區設置負責人進行一對一的監督管理,規避由于前期缺乏規劃而引發的發展無序的狀況。
3.完善機制,公正科學
多村聯營作為一種新型的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表現形式多樣,在機制上難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多村聯營的前期應當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確定聯營主體、經營模式和收益分配。在發展過程中,也應當及時與各利益關系方進行溝通,落實監督機制,使得收益和權力的獲得和使用合法、公正、科學、正當。
參考文獻:
[1]田毅鵬.“聯村發展”:鄉村振興推進的新趨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15):32-38.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5.003.
[2] L.A.Ovchintseva.Case-study method in the studies of the Russian rural cooperation[J].RUDN JOURNAL OF SOCIOLOGY-VESTNIK ROSSIISKOGO UNIVERSITETA DRUZHBY NARODOV SERIYA SOTSIOLOGIYA,2020,20(3):669-680.
[3] A.Sobolev,A.Kurakin,V.Pakhomov,etc.Cooperation in Rural Russia:past,present and future[J].MIRROSSII-UNIVERSE OF RUSSIA,2018,27(1):65-89.
[4] Claire Cerdan,Natalia Andrade,Aparecido Lima da Silva,etc.Agricultural research,a key factor in promoting collective dynamics in rural area:the“Vales da Uva Goethe”Geographical Indication(IG)inBrazil[J].CAHIERS AGRICULTURES,2018,27(2):APR 24.
[5] 許經勇.農村新舊體制裂變與新型集體經濟重建[J].學習論壇,2017,33(09):31-35.
[6] 魏建.新型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共同富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2(03):13-22.DOI:10.16012/j.cnki.88375471.2022.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