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長征精神,是于危難關頭絕地反擊的反抗精神,是將自我置之度外的奉獻精神,是不懼苦難砥礪前行的勇敢精神,是黨的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紅色精神。志愿者站在會址之中,與革命戰士們一同埋伏于山谷之中,感受他們視死如歸的不屈信念。
圖片1:遵義會議會址中復刻紅軍伏擊場景
一間小小屋子,一次小小會議,卻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片2:遵義會議會議室復原場景
“堅定信念,敢于擔當;實事求是,自我革新;獨立自主,敢闖新路;民主團結,顧全大局。”遵義會議的三十二字精神中也包含著深刻的科學內涵。“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的科研精神,這也將指導著科研學子們繼續前行。
回溯到時間的上游,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雷經天、韋拔群在廣西百色舉行起義,成立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開始了廣西西部的工農武裝割據。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這是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的影響和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光輝實踐。
實踐團成員走進廣西百色起義紀念館,進入到紀念館大門,便可看見莊嚴的大理石上鐫刻著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百色起義的英雄業績光照千秋”行書鎦金大字。它總結了百色起義的歷史功績,贊揚了百色起義所帶來的歷史影響。也教導著我們革命事業的艱難與不易,讓我們愈加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我們要發揮革命前輩不畏苦難,堅持奮斗的精神,在科研中攻堅克難,勇于爭先,敢于挑戰革新。
紅軍烈士陵園坐落在遵義市內鳳凰山的小龍山上,整個陵園坐北朝南,前臨湘江河,后靠蔥蘢翠綠的鳳凰山,與當年紅軍鏖戰的紅花崗、老鴨山遙遙相望。1953年,市政府確定在小龍山上修建紅軍烈士公墓,將烈士遺骸陸續集中遷至山上,從此,遵義人民習慣把小龍山稱為"紅軍山"。
鄧小平同志題寫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陰刻貼金。賀環外壁上鑲嵌著28顆閃光的星,象征著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艱苦奮斗,取得了全國政權。紀念碑東側,是一排長長的“紅軍英烈墻”,鐫刻著紅軍轉戰川、黔、滇邊界時犧牲的3000余名指戰員的姓名、籍貫、年齡,很多人只留下“王同志”、“劉同志”這樣模糊的稱呼。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長征之中犧牲人數眾多,于此地留下姓名的也不過寥寥數人,但我們不會忘記紅軍為百姓做過的一切,他們深切的愛護著百姓,真正的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銘記他們的英勇事跡,也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追尋著紅色的腳印,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園,與該此戰役的指揮者,戰斗者,幸存者的兒子魏章老先生談論當年戰爭的慘烈,緬懷為此壯烈犧牲的勇士們。
跟隨著這位已年過古稀的老人一步入陵園,不由得步履沉重。感受著陵園里肅穆的氛圍,我們仿佛回到了那段戰火連天的歲月。那些墓碑之中,二百多為烈士長眠于此,讓人不由感慨頗多。據這位老人講述,日偽軍攻入這里之后,由村干部帶領村民聯合八路軍一起反抗,長眠于此的不止有軍人,還有當地的村民。老人細致地為實踐團成員講述了日偽軍如何侵略我們的土地以及他父親那一代人如何自發反抗,拼死反抗的故事。
走入位于濟寧市金鄉縣的羊山烈士陵園,戰士們沖鋒的號角聲依稀回響在我們耳畔,戰士們在羊山集一戰全殲了蔣軍嫡系部隊精銳六十六師,為人民解放軍挺進長江,躍進大別山,把戰斗引向敵區開辟了道路,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志愿者了解了歷史背景后不禁為他們的驍勇善戰而震撼。
遠觀這令人震撼的建筑,此雕像是為了紀念魯西南戰役的指揮者劉伯承鄧小平而建造,雕像有挺拔站立的劉鄧二人和13位手持步槍,浴血奮戰的解放軍戰士組成,將劉鄧首長遠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勢和戰士們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展現的淋漓盡致!逝去的是歲月,卻不是一種情懷。可能一場地區性的戰役放在中國抗日戰爭八年的歷史中無足輕重,但是烈士們的功勛會永遠地記在每一位老百姓心中,會永遠地留在史書上,會永遠地銘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決不會忘記,為祖國犧牲的人們,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瞻仰著高大的烈士紀念碑,我不禁想到為共和國的明天,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來,革命先輩們孜孜追求,苦苦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開拓出屬于人民的道路,使多少代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春風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無限哀思無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這幾句話詳盡描述了我們復雜而又無比沉重的心情。革命先烈是我們思想的力量源泉,是催人奮進,使人昂揚向上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所在。
經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深深的感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現在是無數革命先輩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過多年的建設,國家的面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讓我們牢記過去,珍惜今天,展望明天,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物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 張丁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紅旗。幾代人的夢想,幾代人無怨無悔的付出,換的我們今朝發展的機會。為了一個契機,為了創造一個環境,多少代人用他們的肩膀默默承擔。猶如當年紅軍過河攻占高地,沖鋒的戰士踩著水中戰友肩膀過河,不時有人倒下了,有人犧牲了,可這種奔跑卻沒有停止,因為他們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沖才有勝的希望,戰友的犧牲才是值得的。而現在我們有如那些沖鋒的戰士,我們也必須不停的往前跑,往前沖,不住腳步的去發展和學習,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為今天而倒下的先輩,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去實現一個全民族共同的夢想----中華之崛起。
——物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 孫國康
遵義會議精神中也包含著深刻的科學內涵。“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的科研精神,作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我們應當有深刻的科研精神領會,將遵義會議精神與科研精神相結合,為自己在科學研究上樹立好正確的風向標,用紅色的精神與內涵指引現代科研的發展。
我們依舊應當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牢記當年的和平與勝利來之不易。作為黨的接班人,我們應當發揚長征精神,不畏艱難險阻,砥礪前行。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道阻且長,仍舊需要磨練自己的吃苦耐勞的意志,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在打牢基礎的同時不忘提高自身,力求掌握鉆研專業的知識,以求當國家有所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挺身而出為國效力。
——物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 岑孟陽
魯西南戰役精神與王杰精神在我看來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即兩個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懼艱難險阻,犧牲自己,奉獻他人這種可貴品質的具體體現,而不同點則是,兩種精神,一個是體現在解放戰爭時期,另一個則是體現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那一段艱苦歲月,時間的不同更是讓我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精神在人們之間的傳承之美。時間的洗禮并沒有讓其褪色,反而是煥發出了新的光輝。
此次社會實踐已經接近尾聲,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二十一世紀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青年作為新時代的晴雨表,應當嚴格要求自己,銘記歷史,在每一個重要節點上向烈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將他們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培養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質,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退縮、不氣餒,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物理學院 2022級本科生 王傳尚
老人說當年慘烈悲壯的戰爭他仍然歷歷在目,仍舊不能忘卻。見證了赴湯蹈火,為國獻軀的英勇戰士,老人是多么希望祖國可以發展壯大。老人對我說,他親眼見證了祖國如何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希望我能傳承抗戰精神,繼續為國貢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人們那一代的使命就是為國護疆,而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則是助力祖國騰飛。就像老人對我的囑托“將來給國家造大飛機”一樣,我們南航物理學院的學子也必須在自己的領域內深耕,用埋頭苦干的精神換來科學技術的進步,用付出的血汗換取祖國的發展。時代的接力棒已傳到我們手中,我們應把紅色精神深埋心中,繼續為祖國發光發熱。
——“薪火傳承”線上成員討論感想
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傳承紅色基因,延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南航物理學院學子充滿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堅定不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視為己任,用青春譜寫更加宏偉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