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紅色基地,感悟革命精神
為了切身實地地感受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意志,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紅色基地參觀實踐隊全隊成員于7月14日抵達了位于安徽阜陽的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在此處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暑期社會實踐。
一、展館內容
踏入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館前廣場的主題群雕,群雕中間是劉伯承、鄧小平兩位指揮將領,而右邊則塑造了解放軍為爭取民族解放、革命勝利而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英雄群像,左邊則反映了軍民魚水情深以及臨泉人民生活戰斗的場面。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部署,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反攻的序幕。為了在中原立足生根,劉鄧大軍選擇人口眾多、給養豐富、地勢偏僻的臨泉縣作為指揮中心和休整之地,在此運籌帷幄、指揮作戰長達88天,將解放戰爭推向國民黨統治區,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繪就了一幅濃墨重彩的雄渾畫卷。
如今,在革命先烈曾經浴血廝殺,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土地上,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拔地而起,用來緬懷先烈,警示后人,用現代的先進技術,通過轉折前夜、千里躍進、揮師臨泉、精神永駐四個部分向我們逼真的地再現了解放戰爭實際劉鄧大軍在臨泉長達88天的戰斗生活全景,讓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紅色基地參觀實踐隊的四名成員切身實地地感受到從中迸發出的紅色革命精神。
游覽完整個紀念館,帶給小隊最大震撼的便是展館序廳的大型浮雕,序廳的浮雕上雕刻的是劉鄧大軍向大別山挺進的巨幅畫面及老區人民對劉鄧大軍的后方支援,大紅的底色仿佛代表先烈們的殷殷鮮血。上面則雕刻著毛澤東對躍進大別山的評價: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
二、游覽感想
革命先烈的壯烈事跡會被后人銘記,就如同紅色革命精神一直存在于我們青年大學生的心中。游覽于紀念館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了此地承載的厚重的歷史,革命先烈們所走過的路,化為冉冉紅星照耀在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奮斗道路上。歲月變遷,初心如磐,不論歲月如何變遷,中國青年的初心不會改變,中國青年定會像革命先烈一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熱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的青年就如同雨后春筍,經過紅色時代精神的滋潤,拔節而起,時代的重擔也交到新一代青年大學生手中。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更要秉持初心,牢記使命,在一顆顆紅星的照耀下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作者:余碩 吳一凡 衛宇橋 康慧納 來源: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 心之所向,“遺”路生花
- 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遺’脈相承”實踐團,先后在云龍湖和濱湖社區分別開展調研科普和非遺宣講活動。
-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