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師紡服學子三下鄉—探索自然與文化融合之美
泉師紡服學子三下鄉—探索自然與文化融合之美
在本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泉州師范學院紡織與服裝學院“探訪紅色足跡,尋味非遺創新”社會實踐隊調研了被譽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世遺的武夷山。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武夷山時發表了令人深思的講話,他的措辭充滿著對這片神奇土地的敬意和情感。在這次演講中,他深刻意識到武夷山作為一處自然與人文雙重遺產的重要性,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他所強調的保護和傳承,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為了將這份珍貴遺產傳遞給子孫后代。
在武夷山的壯麗景色中,我們不僅登上了天游峰,領略了“非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的壯美景色,還沐浴在九曲溪的美麗中。這些自然景觀不僅令人陶醉,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生態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緊密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保護生態、發展生態旅游”的理念深深觸動了我們。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我們更加意識到人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重要性。正如他所強調的,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為了我們的當下,更是為了后代子孫的未來。我們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而是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將生態保護融入到發展的戰略中,以實現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
在這次實踐中,我看到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在武夷山,生態旅游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經濟,也為游客提供了一次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讓我們隊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態環境的珍貴。我們應當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通過科學規劃和有序開發,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因此,這次實踐之旅讓我們不僅對武夷山的壯美景色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激發了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我們要秉持著保護生態、促進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環境保護融入每一個決策之中,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講話的深刻體現,讓我們在美景之后更加關注未來。
而在朱熹園的文化之旅中,我仿佛穿越千年歷史,感受到朱子理學的智慧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這片園林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一座沉淀著智慧的文化寶庫。朱子理學所倡導的“格物致知”和“誠信”等思想,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歷史帶來了智慧,也為當今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在朱熹園的步步景觀間,我們仿佛能與歷史的偉人們交流,感受到他們的心路歷程,領悟到傳統智慧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朱熹園的考察中明確強調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多元文化交融中,如何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推動文化創新,是一個重要課題。總書記的話語呼吁我們不僅要弘揚傳統文化,更要以創新的態度將其融入現代社會。這需要我們用現代的視角重新審視傳統,將其中的價值與智慧與現代社會的需求相結合,創造出更多適應時代要求的文化產品。
在這次文化之旅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其重要性的強調。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研究和實踐,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知識相結合,為我們的時代貢獻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融合不僅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我們應當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為中華文化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張錦秀)。
泉州師范學院紡織與服裝學院“探訪紅色足跡,尋味非遺創新”社會實踐隊 張錦秀供稿
作者:張錦秀 來源:泉州師范學院紡織與服裝學院“探訪紅色足跡,尋味非遺創新”社會實踐隊 張錦秀供稿
- 設計推動鄉村振興
- 精彩飛揚——安徽工業大學實踐隊赴馬鞍山和縣興圩村開展設計助力鄉村振興
- 08-13
- 支教,這獨屬于我的浪漫
- 在初中自己看到有關支教的文章,在心里自己暗暗發誓,自己以后也要去支教,幫助他們跳過自己曾經走過的坑。抱著從初中就開始的對于支教
- 08-13
- 三下鄉|踐行青春使命 助力振興藍圖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新時代青年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對于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潛能,破解鄉村振興
-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