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實踐中了解基層推進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的現實情況,2023年7月5日至7日,武漢大學青年學習宣講中心赴湖南湖北地區調研鄉村振興成果實踐隊分隊來到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青石橋村參觀學習,實地考察青石橋村取得的豐碩成果,探尋當地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的有效路徑。本文將綜合展現實踐隊的主要收獲與成員們的心得感悟。
走進鄉村 探尋產業振興的“青石橋答案”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只有實現產業的興旺發達,鄉村振興才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支持,才能使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好。實踐隊以青石橋村產業發展情況作為調研的核心內容,通過深度訪談、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發掘了當地推進產業振興的先進經驗,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第一,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在訪談中,青石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建勛多次向實踐隊員們強調,村干部想做事、敢做事、會做事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青石橋村“兩委”將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擺在推進鄉村振興的突出位置。
村黨支部規范化開展政治生活,探索并落實跟進學習重要講話、常態學習四史故事、共享學習業務知識、拓展學習創新思路的“四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政治學習增進團結、改造思想、護航發展的作用,不斷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第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調研中實踐隊了解到,青石橋村基于丘陵面積廣、基本農田多、青壯年人口少、水熱條件偏差等村情,著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只種植一季高品質水稻,大力發展茶葉和太空蓮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狀況的農業產業發展道路。
面向未來,青石橋村計劃深化拓展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發展多種產業共生的經濟綜合體,不斷完善細化產業鏈,提高全村經濟發展水平。
第三,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例如,青石橋村依托“國企聯村”結對行動,積極對接市屬國企,申請注冊了“木蘭青石橋”產品商標,初步打通了在武商超市等大型商超銷售農產品的渠道,各類產品的策劃、包裝、營銷水平顯著提升。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青石橋村的精品大米、黃陂(青石)龍井茶葉、太空蓮米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土地資源利用充分,產業發展前景良好,村民收入穩步提升,鄉村治理更具實效,形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第四,著力壯大集體經濟。陳建勛書記向實踐隊介紹,青石橋村的常住人口多為老人和兒童,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兩畝,過去“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把村民承包的土地依法集中起來,成立村集體合作社自主經營,實現產業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成為當地推進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
實踐隊員們了解到,青石橋村黨支部于2018年開始領辦木蘭鄉青石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積極培育精品稻等優勢產業,160余戶農民以600余畝土地入股,每年提供就地務工崗位100多個。2022年,當地頂住極端旱情壓力,華夏香絲稻米產量10余萬斤,產品進入武商超市36家賣場貨架,村集體合作社收益達80余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萬元。在入股、分配制度上,青石橋村充分向普通社員特別是生活困難的村民傾斜,讓群眾共同參與集體經濟建設,共享特色產業發展成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深入基層 感悟社會治理的“青石橋樣板”
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如何推進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課題。在實踐中,青石橋村全面創新社會治理、推動建設清廉村居的成效與經驗同樣是實踐隊關注的重點。
清以治村,廉而宜居。2021年以來,青石橋村以推進新時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為主線,嚴格對照“六清”標準開展工作,把清廉意識、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于村居建設各方面,著力建設政治生態清明、黨員干部清廉、村務清爽、民風清朗的清廉村居,于2022年12月獲評湖北省清廉村居建設省級典型村,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
打造標桿黨支部,引領清廉村居建設。2021年湖北省啟動清廉村居創建工作,青石橋村積極響應、迅速行動。村“兩委”干部一致認為,青石橋村創建清廉村居有基礎、有條件,不僅要當黨建的標桿,也要當清廉的樣板。
為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村“兩委”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青石橋村清廉村居創建思路:黨員干部要清廉,帶頭講政治、講紀律、講規矩,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當好清廉榜樣;群眾要清廉,遵守村規民約,崇廉戒貪,移風易俗,參與支持清廉村居創建工作;發展要清廉,規范黨委村務財務,壯大集體經濟,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環境要清廉,村居干凈整潔,清廉之風基本形成。思路引領行動,說干就干,清風勁吹青石橋,清廉村居建設成效顯著。
建設共同締造坊,創造清新美好生活。青石橋村緊緊扭住再造村社共同體這一農村治理的關鍵問題,探索成立共同締造坊,實現干部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用共同締造理念推動清廉村居建設。
青石橋村在共同締造行動中將清廉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定期組織黨員和骨干社員商討合作社重大事項,全面推動社內事務民主決策和信息公開;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推廣村規民約積分管理制,建立廉政風險預警制度,形成照章辦事、規范用權“良方”。當地還把清廉建設觸角延伸到村居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的最前沿,充分發揮基層監督的“前哨”作用,讓村民由“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由“要我干”變成“我要干”,引導村民全程參與清廉村居各方面的建設,成為清廉村居的“主人翁”。
用好文明實踐站,營造崇廉尚廉村風。青石橋村在清廉村居創建中,不僅注重打造美麗和諧村居環境,而且積極培育厚德養廉的村風民風。
在村黨群中心和灣塘自然灣,富有青石橋特色的“清廉文化墻”“清廉長廊”“清廉農家書屋”深受村民喜愛,發揮了廉潔教育作用。為樹立清廉的價值導向,青石橋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組織實踐站志愿者組成文藝宣傳輕騎兵小隊,通過“百姓大舞臺”等方式開展多樣化宣講,弘揚“忠孝勇節”的木蘭精神。
選出清廉觀察員,建強村級監督前哨。清廉觀察員是青石橋村的獨創,也是清廉村居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既能強化對村級權力運行的監督和約束,又可以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青石橋村在有威望、素質高、群眾口碑好、敢于說實話的老黨員、退休干部中,選出5名熟悉村情、熱心村集體事務的清廉觀察員,邀請他們參與村務管理及重要決策,監督基層“小微權力”,讓群眾監督發揮更大作用。與此同時,青石橋村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梳理村級事務公開清單,及時公開組織建設、公共服務、工程項目等重大事項。當地還建立了“村民微信群”,對重大村級事務及時公開,村務檔案臺賬也規范保存在村委會,歡迎村民隨時查看監督,不斷擴大群眾監督參與度。村級事務公開透明了,群眾內心敞亮了,大家參與建設美好環境、締造幸福生活的熱情更足了,不少村民主動加入到了清廉村居建設的隊伍中。
清廉村居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是發揚人民首創精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青石橋村通過清廉村居建設,逐步形成了產業興、干部廉、民風淳的新局面。近年來,青石橋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躍升,村民人均收入從5年前的17715元增長到30798元。清爽的鄉間馬路、清朗的農家田園、清新的鄉村民居遙相輝映,百姓安居樂業、幸福滿滿,處處呈現一派清親祥和之美。如今,清廉村居已然成為青石橋村一張靚麗的“名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產業興旺與文化繁榮相互促進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心得感悟
喻晨忻:這是我第一次走進農村、深入基層,調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狀況,可謂感觸頗深、收獲頗豐。社會是個大課堂,它對我們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才能讀懂鄉村、讀懂中國,才能更好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譚家琪: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我了解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果,以及青石橋村的發展狀況。我認為各級部門和領導應該將農業發展重視起來,重視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村也發展起來。
王藝淳:青年的世界是廣闊的,這個世界不止在理論的世界,更在于我們實踐的天地。此次實地走入青石橋村,讓我更加認識到理論與實踐這兩個相輔相成的主體之間的關系。青年不僅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做時代的規劃者,更要會做時代的建設者與拓荒者。
張爽蕾:此次實踐活動使我近距離了解鄉村振興的主題,并在實際的踐行過程中產生了更多思考。鄉村振興也是我們未來需要考慮的課題,我們應該將小我融入大我,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思考和力量。
王振宇:這次實踐活動是十分愉快而且很有意義的,我們實踐隊員之間深厚的友誼建立了,我們對于鄉村振興與鄉村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刻了,我們投身于自然,與鄉野親近,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謝雨翔:通過這次實踐,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振興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實現鄉村振興拼搏奉獻。
尾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正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總抓手。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實踐隊在調研觀察中發現,青石橋村推進產業振興既具有黨建引領效果顯著、發展思路清晰明確等優勢,也存在統籌規劃匱乏、具體措施缺位等問題。要把產業興旺的愿景變為現實,青石橋村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全面優化農產品供給,扎實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取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民宿、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聯合周邊村莊打造美麗鄉村特色品牌,匯聚產業振興的區域合力。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不僅是政府的課題、鄉村的課題,也是青年的課題。農業要發展、農村要建設、農民要富裕,必然需要堅實的人才支撐,必然需要澎湃的青年力量。將個人的未來與養育我們的鄉村、社會和國家聯系起來,將個人發展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聯系起來,是新時代青年的應然選擇。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