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大博物館,是中原大地璀璨文化的閃耀明珠,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們不僅承載著歷史的沉淀,更是現實意義的象征,展示著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7月1日至7月15日期間,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豫見博物,我看非遺”社會實踐隊以多個小分隊的方式走進這些博物館,領略其中的文化魅力。
7月1日社會實踐隊全體成員一起前往河南博物院。作為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以其豐富的館藏和精美的陳列,向世人展示了河南的千年文明。在這里我們可以欣賞到商代的青銅器、漢代的陶俑、唐代的壁畫等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賞這些文物,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河南的歷史演變,還能夠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
7月4日洛陽小分隊成員前往洛陽博物館。洛陽,在歷史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茲建都,賡續1500余載。文道昌盛,物華天寶,地上地下留存著無數的文物寶藏。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凝聚著古老東方文化語境下的創造性和審美意識,承載著豐盈多姿的歷史記憶,折射著千年帝都的榮光與輝煌。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河洛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內核。巡游洛陽博物館的歷史陳列,猶如跋涉于歷史的長河。石器時代的粗糲,青銅時代的莊嚴,鐵器時代的輝煌,處處體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的偉大創造力。這種取之不竭的歷史智慧,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根基。
7月5日鄭州小分隊前往鄭州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是河南省內第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館藏豐富多樣,包括了古代文物、現代文物、民俗文物等。在這里,我們可以欣賞到鄭州的獨特文化,如鄭州古代城市的代表作——《鄭州古城圖》。這幅壁畫以其精細的繪畫技巧和準確的透視法,再現了古代鄭州城的繁榮景象,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7月6日南陽小分隊前往南陽博物館,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漢風楚韻歷史浮雕,在它的引導下,仿佛進入了歷史的時空隧道。往里走,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一具高大的恐龍化石,諸葛南陽龍。南陽的獨山玉聲名遠揚,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陽翡翠之稱,是一種重要的玉雕材料,產于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或“獨玉”。
7月9日開封小分隊前往開封博物館的過程中,開封博物館集中展示了開封市及周邊地區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重要文化遺跡和文物,展示了開封地區全面的歷史演變。博物館中展示的古代青銅器精美絕倫,工藝精湛,不僅展示了古人的審美品味和工藝水平,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和文化特點,展示了古代工藝技術的發展。博物館中展示的文房四寶和書法作品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文房四寶的精致工藝和藝術價值令人嘆為觀止,而書法作品則展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卓越貢獻。
7月12日洛陽小分隊前往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勞動人民揮舞著鋤頭向著泥土挖鑿著,挖出一條條蜿蜒的河道。水流順著河道流入,匯聚成寬闊的運河。來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在這條運河上穿梭。運河運行千年,有些河道早已淤堵,為了讓人們了解古運河的歷史,運河博物館便誕生了。遠遠地觀察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呈波浪狀的粘有黃色陶瓷片的現代化建筑物,十分壯觀。抬頭向上看,能看到大面積的吊頂《云帆》上面的每個菱形圖案都有13片陶瓷片組成,象征洛陽的十三朝古都。大運河整體采用閘門原理的技術,閘門原理是我國第一個發明的,展現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愛勞動、能吃苦的精神!
7月14日平頂山小分隊成員前往平頂山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了解其發展現狀,學習觀摩館內特色文化。沉醉于硯文化特展的翰墨文章之美;感悟到應國文明的文化滄桑;驚嘆到山下故園的血汗歷史;沉浸于楚漢唐宋的時代遺蘊。一座城,歷經千年的滄桑變革,博物館與歷史,歷史與我,就在那些瞬間巧妙地融合了。而那些青銅器,那些銀幣,那些玻璃,也穿過時間的縫隙,向我們展示那個地方的繁榮,讓我們拼湊著真實的歷史的痕跡。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當人類的科技手段尚不足以超越光速的時候,由于時間的一維性,我們無法回歸歷史,面對面與祖先把手言歡,表達無限尊崇。博物館是收藏和展示歷史實物,體驗和感受歷史,與祖先心靈交流對話的殿堂,是距離真理最近的地方。
河南八大博物館,是中原大地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同時,這些博物館也是現實意義的象征,它們通過展示文物,向人們傳遞著珍貴的文化信息,激發著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文化的熱愛。正如毛澤東所說:“博物館是一所大學,一座學問的寶庫。”通過參觀博物館,我們可以汲取知識的營養,增長見識,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博物館,領略其中的文化魅力,感受其中的歷史厚重和文化底蘊。讓我們珍惜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中原大地的文化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