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生態環保課”,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大學生組建了“綠色長征”暑期社會志愿服務實踐隊伍。在河海支流滹沱河和龍泉湖濕地公園開展水質監測和綠地調研實踐活動。
團隊成員們探訪家鄉水域和綠地水質情況和生態環保修復現狀,助力碧水保衛戰,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子牙河支流滹沱河和河北省龍泉湖濕地公園。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是石家莊的“母親河”,這條河曾滋養了石家莊的農耕文明,給沿河兩岸帶來富饒。明代詩人梁瑞霖在詩句中留下了滹沱河的風姿:“一鞭曉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龍泉湖濕地公園,是石家莊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整個公園景觀遵照“以水為形、以地為景、以龍為魂”的設計理念,是城區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生態的綠色屏障,被形象地比喻為“城市綠肺”。二者均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圖為滹沱河實地拍攝圖)
在當地安全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親自取水、實地進行水質檢測,發現水質大多數呈地表水一類或二類標準,水質良好。同時,通過與當地安全員進行訪談交流,了解到幾十年前,這段調研流域還是黃沙四起、污水橫流、垃圾成堆,路過的人無不掩鼻。2007年起,在人民熱切的期盼中,石家莊市開始對境內滹沱河進行生態修復工程。經過15余年的不懈努力,幾十年的生態瘡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青山一片,碧水蕩漾。有水利專家評價: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在我國北方城市河流治理中名列前茅。“母親河”再次成為石家莊的生態屏障,保護著這方熱土。

(圖為團隊成員在滹沱河實地取水)
團隊成員還前往龍泉湖濕地公園進行綠地調研,通過對游客和周邊居民的問卷調查,了解到人們對龍泉湖濕地公園的生態綠地非常喜愛。游客說“這里空氣好,環境很安靜并且綠化搞得非常好,各種花木,公園也是免費觀賞,假期可以帶著孩子和家人來放松一下。”團隊成員通過走訪周圍居民了解到許多當地人民對于生態環保政策十分關注,并且也會積極向有關部門進行環保事件的監督和反饋。但也有一部分人不關心、不了解相關政策。于是團隊人員對周圍居民進行了環保介紹和宣傳,并發放團隊設計的生態環保宣傳單,引導人們關注周邊生態環境,共同維護綠色家園。

(圖為龍泉湖濕地公園實地拍攝圖)
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根本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必須鍥而不舍、馳而不息、久久為攻。此次華中農業大學實踐活動,同學們用腳踏遍山河土地,用雙手觸摸江河湖海,用行動助力碧水保衛戰。讓祖國的天更藍水更綠生態環境更好!
通訊員、圖片記者: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何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