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7月29日電(通訊員 許奕茹)為讓青年學子深入實踐、了解惠州民情、為鄉村振興做實事、激發挺膺擔當,結合下鄉地實際情況,解決惠州仲愷高新區當地民工子弟暑期缺乏陪伴、無人看管問題,讓當地隨遷子女在暑期學習知識技能、厚植家國情懷,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夏日柚約隊伍赴惠南實驗學校開展為期十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11日,惠南實驗學校校方與隊伍進行了見面會。在會上,學校相關負責人對隊伍成員進行了安全、德育等方面培訓,并帶領隊伍成員進行了宣誓,隊伍成員完成了由學生到老師的身份轉變。
惠南實驗學校副校長介紹,本次實踐活動學生群體主要為學校周邊工業園區工人子女,其中大部分為隨遷子女。暑假期間,子女在家無人看管問題是工人們最大的擔憂。為解決園區工人的后顧之憂,隊伍設計了十天的趣味課程,利用師范專業優勢,為當地民工子女帶來安全又充實的陪伴,用所學技能傳遞教育溫度。

圖為隊伍成員與惠南實驗學校老師宣誓
科普知識開闊視野,藝體活動發展身心十天的課程中,隊伍為孩子們帶來精心設計的“第一課堂”。有趣味數學類課程“回文數探秘——數字宇宙的鏡像秘密”“樹葉的面積”“找呀找規律”“神奇的莫比烏斯環”等;知識科普類課程“職業認知之旅”“我們‘救’在身邊”“看見你了!微生物”“神奇的紫甘藍”等;以及趣味文史類課程“家鄉特色我來講”“暢游山海”“詩經尋訪”。隊伍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利用師范技能將課外知識以生動有趣且易懂的方式講授給當地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度過充實假期。
隊伍同時還打造了豐富全面的“第二課堂”,開設“百變扭扭棒”“布里生花”“縱橫交錯的自然之美”“留住夏天的顏色”“環保小衛士”等手工課堂,將扎染、竹編、拓染等非遺技藝帶入教室,以玩促學,提高學生對中國非遺文化的認知,讓學生領略非遺之美。

圖為隊員為學生上第二課堂“扎染”課
厚植宣傳科普厚土,架起鄉村振興橋梁。隊伍在帶來別開生面的課堂外,還打造了系列特色活動。隊伍在工業園區及居民住宅區附近開展“鄉村振興宣傳一條街”科普實踐活動,共設置科普亭、問答屋、助農產品攤三個攤位,通過講解鄉村振興知識、鄉村振興知識問答、贈送優質農產品,為當地居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中隊伍走進鄉村基層,為鄉村振興注入青年力量,通過自身實踐提高當地居民鄉村振興意識,助力鄉村發展。

圖為宣傳一條街隊伍合照
尋紅色歷史碎片,述惠州烈士故事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惠州紅色文化,傳承先輩精神,隊伍結合參觀鄧演達故居等紅色遺跡等學習經歷,以鄧演達、廖仲愷、葉挺等惠州革命英雄的抗戰經歷為脈絡,于惠州市仲愷高新區惠南實驗學校開展夏令營“弘揚紅色精神,舞動青春色彩”紅色越野活動。紅色越野活動寓教于樂,將惠州紅色文化與越野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緊張有趣的各個環節中,學習惠州革命先烈故事,感受崢嶸歲月里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頑強的斗志。隊伍運用當地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深掘紅色文化內涵,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助推革命精神傳承,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圖為學生正在進行紅色越野活動 游園忘返,無限樂趣隊伍把“園游會”帶入惠南實驗學校,讓學生用游園的方式,體驗我國傳統的休閑娛樂活動。園游會設置有八個不同的攤位:陀螺考驗力氣,捶丸鍛煉臂力,投竹壺要求眼疾,溜鐵環要求手快,燈謎考察課外知識,套圈要心穩手穩,踩高蹺比的是身體平衡力,七巧板要發揮想象力......學生們的熱情比七月的太陽更盛,他們在各攤位間不吝嗇地揮灑汗水,收獲了滿滿的歡樂與友誼,也在各攤位中,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促進了自我發展。

圖為隊員為學生提供園游會道具
“學子歸巢”,青年獻策7月20日下午,隊伍還出席了園區團委開展“學子歸巢”學子交流座談活動。在座談會上,園區團委書記對服務隊成員前來惠南實驗學校進行支教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表示,仲愷高新區一直切實關注園區工人需求,本次服務隊的支教實踐活動很大程度解決了民工子弟暑期無人看管的問題,讓隨遷子女們度過安全而充實的暑假。在座談會上,隊員們暢談了這十天投身社會實踐的真切體會,并就園區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惠州籍學子還分享了對家鄉變化的感想。

圖為園區團委與隊伍成員出席座談會
會后,園區團委組織隊伍成員集中乘車參觀園區。通過參觀活動更直觀地感受園區的發展變化,隊伍對園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和發展目標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隊伍成員紛紛表達對未來美好的期許,表示會積極參與家鄉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陪伴隨遷子女,傳遞教育溫度。隊伍成員始終做到樹立遠大志向、練就過硬本領、扛起時代擔當,主動為鄉村振興發展牽線搭橋、建言獻策,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知識才干,在不懈奮斗中書寫燦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