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師大學子三下鄉:情暖人心 愛滿人間
我們仰望歷史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橫跨歷史長河,紅色血脈延綿不絕,古往今來,家國的書寫,青春的昂揚,大我的境界,始終激勵著青年們勇毅前行。而我作為新一代青年,渴望付諸心血于社會實踐中,把握青春光輝,實現自我價值,努力成為平凡而耀眼的青年人。于是,我加入了“予信繪光”志愿服務團隊,尋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用青春之火焰,點燃心中激情;以青春之歌喉,唱響志愿之歌。
我們“予信繪光”志愿服務團隊聚焦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依托《井岡山精神宣講》和《防治結核,志愿有我》國家級專項,于南充市高坪區和順慶區開展相關社會調研,發放調查問卷,最后于南充市兒童福利院進行為期7天的公益課堂并到小西街社區居委會、敬老院及張關埡村進行宣講。團隊深入各地區各年齡階段,利于增強其文化自信,推動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
在社會實踐中,我們首先去到張關埡村進行結核病與井岡山精神的宣講。臨近傍晚的村落,祥和而悠閑。在這里,我們遇見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奶奶的兒子告訴我們她曾是一名光榮的婦女主席,為鄉里鄉村切實利益而奔波,年邁后就隱居于此,奶奶聽聞我們來鄉村做宣講,熱情的招待著我們,最后與我們不舍得揮手告別。在鄉村盡頭處居住著一位戍邊多年的退伍老兵,他曾駐守西藏六年之久,談及井岡山精神時,他看向了門口懸掛的對聯:“替黨和國家分憂,為天下兒女盡孝”然后說道,年輕人要向黨靠攏,盡力為國家做事。在這片狹小的村落中,我們不僅將肺結核知識和井岡山精神傳遞給大家,也從他們身上收獲了前進的力量和動力。
第二站,我們來到南充市兒童福利院。團隊的每位成員都精心準備了課程,在為期七天的公益課堂中,我們與孩子們逐漸熟絡起來。作為一名師范院校的學生,我決定采取用繪畫的形式來教授他們結核病和井岡山知識,將抽象知識融入多彩活動中,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切實認識理解井岡山和結核病的深刻內涵。在授課過程中,我從一開始的局促拘謹到后來的熟稔,孩子們也從一開始的吵鬧到后來的認真聽講,在這個互相認識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他們包裹在堅硬利刺下柔軟的心,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懷,總是豎起一座高墻,但當你逐漸靠近時,才能看見他們非凡的天賦和敏感的內心。匯報表演那天,一個小妹妹讓我寫上自己的聯系方式,我翻開那個泛黃的小本子,上面已經記下了密密麻麻的幾頁,那些紅色的字跡仿佛告訴他們,我們都只是短暫溫暖的旅人,她在這個本子中尋找寄托,也尋找安慰,給自己留下一場我們曾存在的證據,告訴他們,這世上還有不少人愛著他們。我為這種細膩的方式所震撼,所感動。我想,這次經歷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能力的鍛煉,更是一場心靈的洗滌,讓我更能堅定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價值。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被需要和被關懷。在這次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中,我見到許多的風景和人物,在他們的笑容和聲聲道謝中,我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充盈,也認識到作為一名志愿者的真正意義。也許未來路還漫長,但我會永遠銘記這個充滿著溫情和愛的夏天。夏天永不落幕,青春一直向前。
時間:2023-07-25 作者:鄧燕雙 來源:西華師范大學鄧燕雙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