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遺跡探尋紅色基因,2023年7月16日“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赴蚌埠紅色專項主題團隊”在蚌埠市孫家圩子渡江戰役紀念館開展以“探尋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紅色專項活動。在此次探尋紅色基因的活動中,我們團隊小組成員感悟頗深,深深的體會到渡江戰機的不易,蚌埠人民的奉獻,以及紅色基因的傳承。
7月16日上午時分,我們小組成員乘車到達蚌埠市孫家圩子渡江戰役紀念館,引入眼簾的便是一塊紀念渡江戰役的紀念碑,上方用金字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僅一眼,我便被震撼到了。多年前,淮河兩岸無數烈士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推動了渡江戰役的順利進行,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金色字體所篆刻的紀念碑上,雖沒有具體的名姓,但不犧牲小我,何來大我,無數無名戰士的英魂合在一起便是那紀念碑上的文字——革命烈士。
隨后,我們小組參觀了紀念館所保留的當時渡江戰役時期的歷史遺跡,看到那保存下來的房屋以及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我不經感嘆,渡江戰役能夠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于軍民一心。早在淮海戰役時期,陳毅將軍便說出“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現在,當我們站在渡江戰役時期的歷史遺跡前,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價值所在。從紀念館所保留下來的村民住所房屋可以看出當時蚌埠地區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他們依舊秉持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的崇高信念,無條件的支持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全中國。


圖一:渡江戰役孫家圩子舊址
接著,我們來到了入黨宣誓詞處,我們小組懷著無比崇高的信念,又重新宣讀了入黨宣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隨著入黨宣誓詞的宣讀,我好像又回到了那個年代,那個紅色旗幟隨風飄揚的時代,那個人民精神生活富足的時代,那個軍民團結一心解放全中國的時代,這不僅使我熱淚盈眶。同時也激發出我們小組成員內心里的紅色基因。我想這也是此次紅色專項活動所真正教會我們,想要讓我們認真感悟的地方。
最后,再回學校之后,我們又坐在一起,重新回顧此次蚌埠參觀的精華所在。認真的學習渡江戰役所體現出的紅色精神,這使得紅色基因深深的根植在我們心中。
此次紅色專項—蚌埠之行,究其活動內容而言,我認為絕不僅僅在于參觀一座博物館,探尋一處歷史遺跡。其中的深層次的內涵在于借助渡江戰役歷史遺跡,進而探尋蚌埠之地,淮河兩岸人民在渡江戰役中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從中找到革命時期的紅色精神,更好的將新時代的紅色旗幟傳承下去。
紅色精神需要傳播,紅色的意志需要有人繼承。在新時代,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們仍不能忘記從前的英烈們對于中國革命所做出的貢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新時代的有志青年,我們必然會將紅色的種子傳播下去,將紅色的基因傳播下去。無論是舊時代還是新時期,中國青年都不是垮掉的一代,紅色的火種必然會在我們手中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到那時,回看這個世界必然是赤旗的時代。
圖二:小組成員總結交流
指導老師:張虎、張星聯
通訊員:田雯文、杜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