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位于魯中南地區、
沂蒙山腹地。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歷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沂水是一座臨水而生、依水而興的北方城市;是一座鐘靈毓秀、圣賢輩出的歷史古城;是一座開放包容、蓄勢待發的活力新城。十九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沂水縣上下一心、鼓足干勁,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開發了旅游經濟“依靠鄉村振興的時代主題,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曾經‘封閉’的沂蒙山水,在新時代被徹底‘喚醒’。”結合當地農業基本情況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許多農戶通過電商在新時代找到了新的經營模式,讓沂水縣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一位農戶曾這樣告訴我們“我們這里最不缺的就是桃子,這里可比你們學校里賣的便宜哩。“在沂水當地的桃園中,除了遠處的山丘便是被這山丘所包圍的桃數,一顆顆桃樹站在山間時時刻刻眺望著遠方大山外的世界,可是在曾經的鄉村,因為交通不便,桃子不方便運出大山,而且銷路有限,無形中增加了桃子出售的成本。而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基礎建設的完善,村民們找到了新的經營模式。
團隊隊員們親身走訪當地一家桃園,得知隨著互聯網發展農業受到越來越大的影響,其推動了農業結構模式,打破了傳統的中間商收購模式,從而減少了農產品的銷售環節,增加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互聯網還拓寬了農戶的銷售渠道,拓寬了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促進了農產品的規模銷售。在隊員走訪的桃園里的農戶告訴隊員這里每年桃樹收獲的季節都會有成群結隊的大卡車開進山里,將一顆顆新鮮的桃子送往全國各地,讓人們吃上便宜又新鮮的沂蒙桃子。

隊員們所在的村莊位于沂水縣馬家崖,這里是紅色革命歌曲沂蒙山小調誕生的地方,不遠處便是紅嫂故居,革命先輩曾在這里跋山涉水,步履闌珊,為了解放民族,為人民帶來新的曙光而奮斗。隊員們尋著前輩們的足跡在沂水切身感受了當地的紅色精神,并且精心為當地村民組織了紅色革命話劇還有紅色宣講。
“這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當然要去護著“一位當地九十五歲的老紅軍用已經含糊的口齒賣力地跟隊員們說到,說完年邁的臉龐上便掛起幾道自豪又欣慰的笑容,笑容推開了臉頰上的溝壑,就像曾經他在在革命中所翻越的溝壑一般深邃。此時隊員們沉默站在一旁,思索著這位老人為何而笑,是因為對自己革命的光榮而感到驕傲?還是看到新時代的人民越來越幸福?還是看到祖國新一代正在給華夏帶來新的希望而欣慰?但值得肯定的是,此刻隊員們都明白了,支撐沂水背后的時代精神,是源自何處了。是那千百年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是革命前輩的無謂犧牲為理想奮斗的紅色精神,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的時代精神!
隨著城鄉發展,村中青年人去往大城市尋找新的機遇,這里的村中便出現了一批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他們失去了兒女、父母的陪伴獨自留在這里生活,這群老人們會成群結隊坐在樹下,一同打牌喝茶以此排解兒女不在帶來的孤獨。隊員們了解了當地的情況后,自己集資為村中失依兒童送去了溫暖,利用活動時間為村中老人表演節目,陪老人聊天、打牌,給新時代城鄉發展下所產生的孤寡老人們送去了一絲溫暖。
“開展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活動,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架起了黨和政府與農民群眾之間的又一座橋梁,通過青年學生的下鄉服務,體現出黨和政府對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關心。“歷經數日的社會實踐,隊員們真切體會到了當地的鄉村振興戰略布局,支撐當地人民的磅礴精神力量來源,并深刻體會到了城鄉發展中所帶來的痛點,并且利用自我所能為他們帶來了一絲溫暖。新時代大學生當利用自我所學走進社會,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在新時代書寫新的歷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