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以民族傳統體育為動力助推黃河流域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7月15日,魯東大學體育學院“暖心筑夢”傳統體育實踐團師生來到東營市利津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利津縣作為黃河流域戰略實施不可或缺的一環,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地區。實踐團隊在正式開展活動之前領略了黃河外灘河流的磅礴、翠林的旖旎,充分體會到了身心融入自然的美妙境界。7月16日,伴著和煦美好的晨光,團隊同當地的健身氣功愛好者們進行了八段錦的展示教學。現場互動的氣氛強烈,這有效幫助居民把握了一招一式的細節,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到全民健身當中。

圖為團隊教授當地居民健身氣功八段錦
隨后實踐團隊抵達汀羅鎮學區,在汀羅鎮第一、第二中學進行了健身氣功功法的宣傳與教授。團隊為學區師生展示講解健身氣功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功法,并重點教授學生習練八段錦動作。同學們依托專業優勢,將健身氣功帶到孩子們身邊,切實弘揚了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展現其獨特的魅力。授課結束后,雙方舉行了魯東大學民族傳統體育推廣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團隊指導教師楊偉偉表示,希望未來能與當地中學實現聯合育人,共筑國家棟梁。
圖為團隊教授汀羅鎮第一中學學生八段錦
下午,魯東大學“暖心筑夢”實踐團隊前往南嶺村進行實地考察,做好了民族傳統體育健身氣功推廣工作的準備。隨后,團隊在南嶺村村口開展八段錦展示教學,本次活動吸引了百余名村民參與,隊員們邊向村民講解八段錦口訣,邊演示基本動作要領,同時注重及時與村民溝通指導,優化動作細節,將這一益壽延年的“補劑”推廣到更多期望學習的人群當中。健身氣功教授結束后,團隊在當地導游引導下,走進“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沿街遍是水煎包、黃河口灘羊、黃河澄泥印等各式各樣的美食和手工藝品。隊員們認真欣賞交流,此刻與古老的黃河文化達成心靈的契合,激發了每個人傳播發揚黃河故事的積極性。
圖為團隊在南嶺村展示教學健身氣功八段錦
除了傳播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實踐團隊還踏上了習總書記走過的考察路。來到黃河入海口,總書記的話縈繞在耳畔:“黃河入海流,真是遼闊啊!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實了。”站在觀測平臺上,隊員們此刻無不豪情滿懷,遠眺千里黃河感受到的磅礴氣勢使隊員們更加堅定了保護黃河水域、播撒黃河文化、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圖為團隊在黃河入海口處合影
《共產黨宣言》作為覺醒時代的火種,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為重溫黨史歷程,賡續紅色精神傳統,7月18日,實踐團隊來到劉集《共產黨宣言》紀念館。伴隨著講解員娓娓道來《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傳入中國的過程,隊員們一同感悟著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體會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并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新時代開辟新事業、創立新成就的核心地位。同時也筑牢了成為拼搏進取、擔當重任新時代青年的目標。
圖為團隊在劉集《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前合影
通過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實踐團隊成員領略到了黃河流域的璀璨文化,宣傳發揚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幫助當地村民居民感受體育魅力、開展全民健身。走進鄉村一線發揮專長、造福群眾,助力鄉村振興,實現體育與時代融合。同時踏足總書記走過的路、見證黨史、把握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堅定了維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與在新征程中砥礪前行的勇氣與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