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都歷史,展華夏風姿
今年暑假,我非常榮幸地加入了我們歷史文化學院的非遺調研隊,使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此次調研活動可以說與我所學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息息相關,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理論與實踐碰撞出火花的感覺。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成立于2012 年3 月,是一家歷史類專題文字博物館,位于中國國花園內。此次調研使我們走進了中國國花園,來到園內的金石文字博物館,從而體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傳拓技藝。傳拓是用紙、墨及工具將鑄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和紋飾拓印下來的傳統手工技藝,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技藝始于魏晉南北朝,歷經隋唐時期的演進,至宋代已經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并延續至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曾在書上了解過金石傳拓技藝,但純粹的文字介紹遠不及親身體會來的生動。為此,楊老師親自向我們進行了操作示范,并讓我們進行了操作實踐。我們看到,每一道工序都有著嚴格的操作規程,楊老師在拓印時,先將拓包醮墨試打,再上紙拓一層淡墨,待二至三遍拓印上墨后,墨色逐漸加深,直至拓紙上的磚銘清晰顯現。當拓紙達至八九成干時,便可從磚體揭下拓片,完成拓印。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們欣賞到歷代文物,觸摸到漢唐歷史,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了解到悠久厚重的河洛歷史文化;通過非遺傳拓體驗,提高了我們動手實踐的能力,豐富了大家的視野,感知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欣賞手工文創團扇,體驗中國印刷術技術,見證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文字是華夏先民的重大發明之一,包含了深層次的哲學和儒學思想,是華夏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幾千年來,漢字不僅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服務,而且在世界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人類文明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華文化歷久彌新,在當今的經濟大潮中,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還相對不夠,對河洛大地的文字類文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十分薄弱。古往今來,獻身信仰歷程,必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辛磨礪。非遺技藝本身有著工序復雜、工藝繁復、耗時費力等特點,因此更需要我們學會苦中作樂,永不氣餒,“于此魂夢江海、萬古河山之間,星火世傳,奮飛不輟。”在非遺的舞臺上,承擔起非遺傳承的職責,接好手中的接力棒,把老一輩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一代代傳承下去。
最后,我們應重啟對非遺的挖掘、整理和保護,讓其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讓非遺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非遺才能不斷蓄勢,爆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
時間:2023-07-13 作者:芮路路 來源:社會實踐 關注:
- 游神都歷史,展華夏風姿
-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成立于2012 年3 月,是一家歷史類專題文字博物館,位于中國國花園內。此次調研使我們走進了中國國花園,來到園內的
- 07-13
- 跟著總書記讀好書
- 泰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經典讀書社成功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社會實踐,邀請到了泰州學院黨委書記參與本次活動。
- 07-13
- “變廢為寶”:家庭農場創造無限可能
- 為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家庭農場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對土地進行規模化養殖,因地制宜打造高質量農場
-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