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參觀烈士陵園,感悟愛國精神
蕪湖烈士陵園坐落于神山公園附近,是為紀念那些為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烈士的地方。近日,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參觀了蕪湖烈士陵園,深刻感受到了烈士們為我們所做的犧牲和奉獻。
首先,蕪湖烈士陵園的規劃設計令人矚目。
整個陵園占地面積廣闊,布局合理。頂部的紀念碑鑲嵌著銘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句銘文字跡工整,情感真摯,讓人們感受到子孫后輩的堅定信仰。陵園內的大理石墻壁上刻碑紀念了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的名字,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在參觀過程中,我注意到許多人在烈士墓前肅立默哀,表達他們對烈士的敬意和懷念之情。我看到許多人都攜帶著花圈和鮮花,輕輕地放置在墓碑前。這些花圈和鮮花代表著人們對逝去的英雄們的敬意和思念,也是對和平和幸福的祈禱。站在墓地前,我不禁陷入沉思,對這些烈士為國家和人民所做的犧牲深感敬佩和感慨。
在陵園內,還有一個烈士事跡陳列館,陳列著許多烈士的照片、遺物和事跡介紹。通過觀看這些展品,我了解到了更多關于那段歷史的細節和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有一組照片引起了我的特別關注,那是一位烈士的家人在墓前痛哭的場景。通過鏡頭,我感受到了烈士犧牲對家人帶來的巨大打擊和無盡的思念。這使我更加珍惜和平生活,更加感激當代社會的和平與繁榮。
其次,這之中的紀念館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紅色記憶的傳承,這些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爭取了光明的未來。參觀紀念館讓我回顧了那段歷史,深深體會到了烈士們為國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偉大犧牲。
紀念館分為五個展廳:
序言廳,是整個紀念館展示資料的縮影和開篇語,設置了大型革命烈士群雕,及三代領導人對革命烈士的評價語,并濃縮了蕪湖通商開埠的沿革史、孫中山在蕪視察、蕪湖人民支援北伐軍等場景。
第一展廳(大革命時期),展示自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到中國0成立前后,肖楚女、惲代英、王稼祥、王步文、李慰農、俞昌準等一大批我黨早期的活動家,以及0安徽臨委、0蕪湖特支在蕪湖地區活動情況。
第二展廳(抗日戰爭時期),主要展展示1937年12月以后日軍侵入蕪湖期間,蕪湖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史實,突出反映新四軍將士在蕪湖地區浴血奮戰的戰斗過程,重現當年“官陡門大捷”、“父子嶺戰斗”、“馬家園戰斗”、“繁昌保衛戰”的戰爭場面,著重表現在這一時期英勇犧牲的王道宏、鐘漢奎等烈士事跡,展示愛國將領戴安瀾烈士浴血中緬邊界的悲壯史實。
第三展廳(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展示渡江戰役前后蕪湖地下黨組織,堅守皖南的黨的武裝力量在長江兩岸的活動情況。著重展示蕪湖地下黨組織為迎接大軍過江、組織支前、搜集情報、保衛城市重要設施的主要活動經過。以及渡江第一船的英雄事跡、灣沚戰役的主要情況。
第四展廳(新中國建設時期),主要展示蕪湖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新生政權的領導下,剿匪肅反、土地改革、恢復生產過程中為捍衛新生政權壯烈犧牲的烈士事跡。反映江城兒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斗爭,展現一級戰斗英雄李家發、二級戰斗英雄畢武斌等烈士的英雄事跡。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搶救落水兒童而獻身的張英男烈士、陳小多烈士的英雄事跡。
參觀紀念館后,我沉浸在對歷史的反思中。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正享受著和平、富裕和幸福的生活,這些都是在烈士們的無私奉獻下得來的。然而,我也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牢記烈士們的奉獻和犧牲,要珍愛和平、依法治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除了瞻仰墓地和參觀陳列館,我還參加了一些紀念活動。在陵園內,有志愿者組織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烈士們的故事和英勇事跡。他們生動的講述讓我仿佛親眼目睹了那段歷史,被烈士們的英勇事跡所深深感動。他們還告訴我們要勤奮學習,不負眾望,發揚烈士精神,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深深體會到烈士們精神的偉大和寶貴。在烈士陵園參觀過程中,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殘酷,但我對烈士們的敬意和懷念之情從未間斷。我將銘記烈士們無私獻身的精神,時刻保持一顆感激和奉獻的心,為祖國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
最后通過參觀陵園,我對烈士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驗。我相信,在我們這個新時代的年輕人身上,將繼續傳承并發揚這種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