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是黨和國家對當代青年大學生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將當代大學生塑造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本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重慶三峽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薪火鄉傳隊所到之地為重慶市萬州區龍駒鎮燈臺村。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我獲得最多的感受是幸運和感動。很幸運我能有這么一個機會,也很感激能遇到一群令我感動的人。雖然僅有4天時間,但給我的卻是一生完美的回憶,也是人生中難忘的經歷。
作為一名在校的學生,這是一次脫離書本,接觸社會,下到鄉里,頂著烈日的灼燒感受生活的艱辛,這些都讓我心里充滿激動。同時,我也懷著些許的擔憂,畢竟從未真正走入社會,不了解人生百態,我要怎樣才能去適應它?我要怎樣才能去盡我所能地發揮作用?懷著這些激動與不安,我開始了這趟旅程。
為扎實做好“三下鄉”工作,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準備了多份宣傳材料和調查問卷。出發前,我們明確了“三下鄉”的目的和意義,鼓舞了我們的勇氣,激勵了我們的斗志,也讓我們對此行的意義和活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在這幾日,我們參觀了菌菇種植基地,走過了瓜田,進行了入戶調查,拜訪老黨員,每一個活動都讓我有著至深的感觸,他們那艱苦,但又執著的生活態度觸碰了我的軟肋——只為讓鄉村能夠發展美好,卻從業30余年致力于鄉村與城市接軌;明知賣瓜之艱難,卻仍然積極想方設法策劃西瓜節的村書記;有一直艱苦樸素,依舊為人民服務的老黨員;有起早貪黑去干農活,但卻笑對生活的鄉民;沒有童年的無邪,卻有著早熟的惆悵的兒童;也有著不畏艱苦,逆風前行一路為我們保駕護航的村民。
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但燈臺村卻有一番別樣的寧靜,它讓我思考,讓我有一片新視野,為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去看待農村,去服務農村。
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農村,重新認識了自己。這次活動也把我從理想社會拉回了現實,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種不足,包括知識儲備,涉世經驗等等,同時給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斷發展這些方面,以利于我以后走向社會。同時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們當代大學生的身上,我們必將身體力行,好好承擔社會責任。
如果說有什么此次三下鄉有何收獲的話,1、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我們大學生應該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2、增長了才干,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
社會實踐活動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了我的才干。我們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做問卷調查,一起寫稿子,一起互相幫扶互相鼓勵從暴雨過后的村中離開……在合作中鍛煉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
現如今,“三下鄉”已然結束了,忘不了那漫山遍野的大寨山,忘不了那隨風而動的悠悠清香草;忘不了田間垅上無處不氤氳著的迷人綠意;也忘不了農村孩童那天真稚氣的笑容,忘不了村里老人們那刻滿風霜的臉和仁慈愛憐的眼神;更忘不了風雨中我們15個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相視而笑,相擁而泣。而這一切的一切,將被永遠的珍藏在我們的似水年華中……

圖為團隊成員三下鄉時參觀農作物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燈臺村的合作農社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入戶調查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貧困戶

圖為村民們幫助團隊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