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在2023年的暑假,我參加了福建農林大學戴爾豪西學院赴三明市泰寧縣發展低碳產業實踐隊,前往三明三元區格氏栲森林康養基地與三明市泰寧縣進行植物多樣性與森林康養調研。
此次社會實踐為期四天,說長不長,在這四天里我習慣了在七月的艷陽下揮汗如雨,也習慣了清晨就去山上呼吸新鮮空氣。想起第一天來三明時就來到了的格氏栲國家森林公園,平時囿于城市水泥公園的我們被拔地而起的格氏栲深深震撼,大自然是天然的調色盤,將藍色與綠色潑灑在一起,蘊含了澎湃且內斂的情緒。為了給森林康養產業建設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我們在上山之前會測量一次生理指標數據,包括脈搏、血氧及血壓,在山上逛完一圈下來,隊員們的生理指標較于之前變得更加健康,這也正應證了森林康養對人體健康的顯著作用。此外,我們還測量了場地內負氧離子濃度與二氧化碳濃度,數據比城市同類數據有顯著的下降,這一次數據的測量無論是對景區的研究,還是我們自身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為植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數據支撐。
說“追風趕月莫停留”,是因為這幾天為了使效率最大化,我們行程安排得很滿,連續去了三個森康基地。到了一個地方往往只是稍作休息,就馬不停蹄地開始測量。福建的夏天總是炎熱,在室外站著也會讓人汗流浹背。而我們的隊員們,在拿著設備負重測量的同時,還要翻越一個又一個山頭,朝著抵抗力大的方向走,直面困難與艱辛。而“平蕪盡處是春山”,則是我們一直趕路干活,沒有為身邊的美景駐足停留。而當一切工作結束,大家抹一把臉上的汗看看四周,也會為自己處于郁郁蔥蔥的山林間感到舒心;更指大家經歷了這些困難后品嘗到成功的果實后,那種釋然而開懷的感覺。

圖為實踐隊隊員測量林地植物多樣性。中國青年通訊員 李可盈 攝
“愿歲并謝,與友長兮” 時間流逝,匆匆四日,第一日初見時的拘謹禮貌也在最后一天都變為了放肆的大笑。在活動過程中,大家始終互幫互助,我也很幸運遇到這一群可愛的人。我們一起在烈日下狂奔,也在天朗氣清的夜里一起坐著看星星;我們一起熬夜改推文改比賽稿子,也一起在等車間隙玩游戲開懷大笑;我們一起大口吃飯動筷未五分鐘菜已見底,也一起穿梭于田間地頭。從第一天集合開始,“一起”這個詞就貫徹了我們活動的始終。好像和大家在一起,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變得有趣了起來。理解、默契、支持、陪伴、鼓勵成為我們之間關系的詮釋,雖然這段旅程已經到了終點,但精彩的故事或許還能繼續。我期待著下一次和大家同行,一同用腳步丈量祖國壯闊山河。
如果說人的一生會有不同的經歷,從而形成每個階段的特殊回憶,那么于我而言,在2023年的夏天的這段經歷值得我收藏并受用一生。細細回想,雖然這次三下鄉活動充滿了挑戰,卻是幸福和快樂的記憶占據了大半腦海。不僅是交到了朋友令人欣喜,也因為在實踐中獲得了知識而開心。在這次旅程中,我真正將自己的才能與實踐相結合,將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與鄉情相呼應,為今后給人民作更多的貢獻做準備,這也正是我關于這次三下鄉的體悟。

圖為實踐團隊在三元國家森林公園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瑋軒 供圖
(通訊員 徐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