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小鎮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了解電商產業對地區發展的影響,2023年1月18日曲阜師范大學社會實踐隊成員驅車來到曹縣大集鎮參觀了大集鎮淘寶產業園區,與當地群眾進行了探討交流,了解到了電商產業在當地的興起和發展。
產業興則地區旺,產業發展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方經濟水準的高低。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一批扶貧產業、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廣大農村地區涌現,各地區依照地方優勢,積極打造特色產業,拓寬居民收入,增進人民福祉。而曹縣大集鎮的發展之路可謂其中的典型。據了解,曹縣大集鎮是全國最大的演出服生產基地,擁有1.8萬家淘寶店,每年承包了淘寶上70%的演出服,電商年產值近70億元。是什么讓這個“無名小鎮”得以迅速發展?這其中有著怎樣的契機?它的發展之路又是從何而起并一步步實現的?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進入了產業園區并與其中的商家傾心交談。
“起先,我們村里有三兩家從別處學來的自己開網店賣衣服,看他們收益挺不錯,我們也就在他們的帶動下做起了服裝生意,在自家院子里設計樣式、裁剪,然后再銷售到網上。”袁女士在談及自己創業起因時這樣說道。袁女士所在的村就是大集鎮赫赫有名的丁樓村,丁樓村的服裝制作由來已久,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有村民制作影樓布景、道具及服裝,再帶著成品天南地北推銷,但是收益并不理想,一年下來只能賣出百套。收益微薄的情況下,一些人開始尋求出路,在2009年秋天,丁樓村的任慶生和周愛華夫婦,湊了1400元裝網線、買電腦,成了大集鎮第一戶開淘寶店的人家,開了網店,產品有了銷路,收益漸漸變得可觀了起來。于是街坊鄰居們也紛紛效仿,一時間,服飾加工廠在大集鎮遍地生花,淘寶網店越開越多,農村電商以星火燎原般的態勢在大集鎮蓬勃發展了起來。據統計,大集鎮的32個行政村全部被評為中國“淘寶村”,全鎮共有網店16000余個,每月發出的訂單包裹數以萬計。
“在自家做衣服的時候都是現做現賣很少有存貨,收益也很微薄,后來政府出資,在這片地方興修了廠房,還號召我們大家一起去,把自家生意做大做強,大家都熱情洋溢地搬了過來。”在談及產業發展轉折點時,袁女士這樣說。據了解,2016年,市發改委斥資9億元建立大集鎮淘寶產業園,園區立足提升大集鎮淘寶表演服飾產業規模和檔次,利用“騰籠換鳥”的方式,將廢舊廠房閑置用地,高標準規劃了農村電商服務大樓、表演服飾加工生產區、網絡銷售區、產品展銷區、物流運輸區、辦公服務區、電商培訓區、住宿餐飲區等,吸引了一大批工廠的入駐。而今,經過數年發展,這條寬闊的長街上早已商賈如云。目前園區已入駐服飾加工有限公司20家,線下分銷網店36家。這些將直接或間接拉動社會投資和就業,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新格局。
在描述來到新廠房后的便利條件時,袁女士這樣說道:“有了政府給予的便利條件,廠房空間大了以后,庫存和原料也都有地方可以放了,現在還有專門的車間、辦公室,辦公室負責設計衣服款式、制作宣傳海報、店鋪線上運營、售后服務,車間則用來裁制衣服,有了這些條件,收益比原先多了不少。”除了這些,這個產業園區還入駐了不少物流公司。遠遠地看到一輛重型貨車停在“韻達速運”門前,工作人員正向上傳遞著一個個的包裹,據一位正在裝卸貨物的小哥說,這些演出服都是要運往全國各地的。可以看出,物流的快捷又何嘗不是產業園的一個優勢,上門取件,按需發貨,加工、運輸與銷售早已聯成一個銜接緊密的整體,保障了流程的高效。
俗語講:一葉知秋。袁女士只是眾多從事農村電商人的縮影,這些服裝工廠靜靜地矗立在這片土地上,講述著沐浴在鄉村振興的春風下,每一個自主創業的故事。此外,政府還積極鼓動大學生返鄉,目前累計已有700多名大學生、70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巨大活力。總結來講,大集鎮的電商發展模式,是在互聯網時代,利用信息經濟形成的落后地區的趕超之路、跨越之路,是利用電子商務激發農民活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是鄉村振興的樣本典范。
這次實踐調查給了我一個廣泛接觸社會的機會,在走訪中結識了不少經商者,了解到了他們背后的創業故事也懂得了他們付出的艱辛。同時也了解到鄉村振興戰略在給當地人們帶來的福利和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地方經濟正逐漸繁榮,人民幸福指數不斷升高。鄉村振興,是切合老百姓真實利益的正確戰略,作為大學生,更應將鄉村振興放在心上,增長才干,共同建設和諧美麗鄉村。
時間:2023-02-21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淘寶小鎮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 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了解電商產業對地區發展的影響,2023年1月18日曲阜師范大學社會實踐隊成員驅車來到曹縣大集鎮參觀了大集鎮淘寶產
- 02-21
- 舞龍舞獅一項兼具觀賞性和運動性的藝術
- 為傳承傳統文化,深入了解春節習俗,2023年1月7日下午4時,曲阜師范大學“揚眉兔氣”隊社會實踐隊員通過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
-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