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百代不衰”新時代下過年氛圍變化的實踐心得
煙火遍野兆新年,社會調查承萬世
——“關于新時代過年氛圍變化的調查與研究”的調查心得
□張燕紅(城市與環境學院22D03班)
春節是我們最古老的傳統文化,因為春節是我們中國人一個最特殊的節日,也是我們全國人最喜歡的一個節日,它代表了我們5000年中國歷史,歷史燦爛文化的象征,也總結了我們中國人過年的特殊含義,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它也影響了世界,文化也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春節對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由于城市化發展與空氣治理的需要,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已經被列入治安管理條例。新時代下不少人感覺過年氛圍越來越淡,大多數青年一輩將原因歸結于國家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事實上,生活條件更富足,人們現如今追求物質化與精神需求的平衡。對于春節,也許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感受,那就是似乎年還沒怎么過,春節就結束了。以前那種盼著過春節,盼著過大年的感覺找不到了,以前濃濃的年味也淡了許多。很多人不禁感慨年味沒有了。其實,并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時代在進步。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春節有著新的內涵,同時春節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作為中華民族兒女,自身存在著對民風和民俗的敏感性,我們身處于一個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添光彩。
一、關于春節本身
(1)了解春節變化
當前群眾對春節的期待程度不高,大部分人群感覺過年與平常無異。如今由于時代發展,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由原來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于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不再苦惱只有百節之首——春節才能吃上一桌好飯,對春節期待下降。可這也意味著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漸漸淡漠。根據線上線下調查數據顯示:城市化建設,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人們認為過年氛圍降低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其次為傳統年俗的淡化。不可否認,這透露出的是對于文化的怠慢與缺失,并不是因為年的情節淡漠。傳統年俗的淡化一是由于外來文化與流行文化的沖擊;二是生活方式多樣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縟習俗;三是現代人缺少對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認知。一個民族最純粹的文化,往往就活生生地保留在風俗中。因而,風俗不但不應被盲目破除,反而要被審慎對待乃至放置保護之列。
(2)新時代對春節變化的意義
隨著新興消費觀念的不斷涌現,春節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過大年”,更是一個拉動市場經濟動力的“快門”。從“過年就是年夜飯”轉向消費方式的多樣化與個性化;從“過年買件新衣服”轉向整個市場“春節經濟”的誕生與拉動。眼下“春節經濟”也已紅紅火火拉開帷幕,也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新時代下春節更多的發揮著其獨特的經濟作用。
2022年2月5日,喜迎新春之季,人民大會堂隆重招待來北京參加北京冬奧會的世界各國領導人。這是近年來罕見的重大外事招待活動,在這個喜慶熱烈的氣氛中,中華春節符號攜年娃春妮走進人民大會堂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節目一播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中華春節符號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的元素成為非常耀眼的環境設計和場景裝飾,與高端的活動內容,恢宏的文化氣度,鮮明的文化主題,共同構筑起能夠代表中華文化氣質的“中國形象”。
圍繞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內容和資源,系統梳理、精準創意、科學規劃、完整實施,創建了“新時代中華春節符號”傳承與創新戰略體系,將對保護傳統文化精髓,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延伸中國文化產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將以新時代中華春節符號傳承為契機,進一步放大以春節文符號為主的傳統文化要素,實現科學的發展布局和產業規劃,示范性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聚合體,不僅形成對地方文化資源的發掘,對地方文化產業的振興,而且為民族文化與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機對接延伸發展做出有益示范。
二、關于實踐
(1)提出與解決問題
從最初電子問卷與紙質問卷的選擇,關于調查載體的選擇讓我們明白如何在具體問題上更有針對性的廣泛收集數據。在數據統計方面,我們了解到表格的模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到群眾的想法,以上便是了解問題的過程,如何解決問題,我在觀察數據后思考,針對某些具有專業性的問題來說,群眾并不了解,事實上是我們的問卷給予了他們答案。所以,在獲得調查數據的同時,社會調查也向大眾普及了關于傳統春節文化的相關知識,反而發揮了社會調查的真正作用。
(2)心得與體會
在心得的編寫中,我不但了解了論文的格式,以及文字使用的精準性,更深刻體會到了學術論文的特別要求,嚴謹,規范,學術專業性。在使用文檔軟件的過程中,不僅熟悉了電腦的操作,更明白了論文作為實踐活動后的結晶的重要意義,自己的編寫,自己的感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思考,自己提出的措施,自己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這些收獲讓我對日后的實踐活動充滿期待,更期待我的思維可以得到不斷的鍛煉,我想這便是最大的收獲吧。
總結: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深入人心。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喚起因疫情三年來人們那顆對新年塵封已久的心。是同時也是對新時代下過年氛圍日趨變化做出更為全面的分析,結合各地區人民提出的想法與建議。結合當今時代,利用更加新穎的方式,促進中華民族文化進一步發展。
時間:2023-02-15 作者:張燕紅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社會實踐新聞稿
- 平湖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大專224班社會實踐內容
-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