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團隊成員采取了線上會議形式對南翔醫院云醫院的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了解到云醫院的用戶大多屬于4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咨詢的往往都是一些小疾,處理時間短,提高了問診效率。
圖 1 團隊成員進行線上采訪
1月9日,實踐團隊成員以患者的身份完整地體驗了云醫院療程,以更近的視角走近了云醫療服務。
1月10日,實踐團隊成員在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門口隨機采訪就醫民眾,了解到一些患者知道互聯網醫院的存在,但仍舊
選擇到醫院掛號就診的原因是:覺得線上問診不靠譜;對于需要進行身體檢查、需要讓醫生看到皮損情況等的患者,線上問診無法滿足其需求;線上問診有時間限制,超時后就需要再重新掛號4.不太熟悉線上問診平臺的使用。與此同時醫生表示線上問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但也存在著不能及時回復線上問診患者信息的問題。實踐團隊成員提出希望能開通視頻問診功能,挺高溝通效率以及優化平臺。
圖 2 在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樓下采訪就醫民眾
1月11日,實踐團隊成員在阜陽市百佳婦產醫院樓下隨機采訪就醫民眾,發現大部分患者都選擇在云醫院咨詢一些小疾病,而較嚴重的疾病仍選擇線下問診。
1月12日,實踐團隊對前期走訪及線上訪談資料進行了總結,一致認為在線診斷為醫院減負分流,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完善病人分級,提高診療針對性。
圖 4 團隊成員進行總結
1月13日至16日,團隊成員隊徐匯中心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九院和華山醫院這四個醫院進行資料的收集。

圖 5 團隊成員查找資料中
1月17日,實踐團隊通過線上討論,對之前了解過的徐匯中心醫院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云端MDT空中診室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馬昕副院長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合作數字醫融體平臺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四者均可在線上完成預約、掛號、繳費、診療,節省了患者就醫時間;“線上開藥+線下自提”新功能的開放,讓取藥時間更加靈活具有彈性。
1月18日,實踐團隊根據前期的分析結果確定調查目的、群體,制定出調查問卷并在各類社交平臺上發放。
圖 6實踐團隊設計出來的問卷
1月19日,實踐團隊回收了300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103人34.33(%),女性197人65.67(%)。使用實體醫療機構搭建地互聯網診療服務平臺(醫院微信公眾號、APP等)43.33%、互聯網企業建立地第三方醫療平臺19.33%、以上兩種均使用過37.33%。經常使用互聯網醫院地服務類型前三為使用在線問診(新冠肺炎發熱咨詢、健康咨詢、病癥咨詢等)29.33%,線上繳費29.33%,線上購藥21%。對于互聯網醫院未來的發展,用戶提出建議主要包括提升互聯網醫院醫務工作者質量;制定價格標準、規范收費;完善診療服務平臺設計;實行醫保脫卡在線支付等。實踐團隊對本次調研內容總結,總結出了完善互聯網醫院發展的意見,為互聯網醫院建設提供經驗分享,助力推廣互聯網云醫院。

圖 7 回收問卷數據
1月20日向相關的的互聯網云醫院平臺提供一些改進建議:加大互聯網醫療服務與醫保支付的銜接,將互聯網診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并打通互聯網醫療的醫保支付,讓群眾更方便;增加醫生在互聯網醫院接診的收入,提高掛號診金,以調動醫生參與互聯網醫療的熱情,提高回復的時效性;打通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防控-診治-康復”全周期健康服務閉環,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不耽誤;增加醫療電子票據服務。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并且使用云醫院,團隊成員還制作相關的的科普推文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在B站微博等社交媒體發布了各大醫院互聯網線上醫院詳細的使用教程視頻。

圖 8 各大互聯網醫院使用教程
1月21日,實踐團小組成員開會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回顧。小組成員之間都踴躍分享交流此次實踐活動的心得,反思之前實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分析總結經驗。
在此次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們一致認為此次實踐活動大家都收獲頗豐。成果方面,實踐團通過對幾家典型互聯網醫院運營模式的解讀,分析其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規范醫師管理、多種舉措保護患者隱私安全、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等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為優化互聯網醫院便民服務能力的政策建議提供了依據,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不足方面實踐團認為主要是問卷的設計方面不夠完美,例如問卷問題較少,設計不夠全面,填寫群體年齡較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