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青島12月27日電(通訊員 王俊童)
近年來,我國綠色產業不斷普及發展。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創新能力強的綠色環保產業體系,也是“十四五”時期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了解綠色農業發展現狀,深究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于12月28日前往壽光“蔬菜小鎮”進行實地調研,注重考察實地狀況,以了解綠色產品生產模式,探尋農業生產先進技術。
走進蔬菜基地,了解綠色生產12月28日上午,實踐隊員們抵達壽光蔬菜小鎮,參觀壽光蔬菜小鎮綠色高效的生產模式。在負責人的帶領下,調查隊員們隨著參觀的逐步開展對蔬菜小鎮的功能分區有了初步認識,其主要包括設施蔬菜品種展示區、國際先進種植模式種植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生物肥等功能區。在一塊巨大的LED電子屏前,負責人指著面板介紹道:“基地內各項數據都可以在這塊面板上得以顯示,例如各個溫室作物的種植與農事操作情況,溫室內傳感數據、視頻監控及作物生長數據,全國200多家批發市場農產品價格波動信息,園區小氣候等等,并且便于負責人依托詳實完善的數據信息來指導和服務蔬菜定植、種植管理、標準使用以及品牌銷售等農業生產全過程。”通過此次實地調研,隊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園區綠色發展的模式,為探索完善綠色創新銷售模式和營銷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隨后,隊員們采訪了壽光蔬菜小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他介紹到:“中國(壽光)蔬菜小鎮項目按照‘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總體目標,遵循‘龍頭企業主體流轉土地建園區,依托園區建合作社,社員聯產計酬搞種植,六統一抓標準化管理,優質優價統一品牌做銷售’的思路。通過企業與合作社、社員等通力合作,在標準智能化管理體系下,運用智能化管理技術,實現綠色有機長效生產”。情系三江,魂牽四海,激情跨域,引領未來可謂是壽光蔬菜小鎮發展理念與精神的真實寫照。此次生動的專業講解,使調研隊的隊員們對綠色發展需依托先進技術,實現長效生產,才能利于人民這一點深有體會。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蔬菜基地內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邱明霞 供圖
聆聽專家聲音,探尋綠色農業發展之道為進一步了解綠色產業發展狀況,實踐隊員們聯系到了壽光市農業專家進行學習。通過專家介紹,隊員們了解了壽光推廣有機肥的過程,壽光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掀起了以發展綠色蔬菜為主要內容的蔬菜產業二次革命。隊員們也深刻意識到,“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想要促進綠色產業發展,使有機肥普及,必須團結人民。
專家還向實踐隊員們展示了近幾年壽光綠色生產發展進步的真實數據,以壽光有名的富裕村——三元朱村為例展開介紹。三元朱村結合高新技術,建設農業高科技示范園,采用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電子屏幕實時顯示大棚內數據,多種常用農業操作完成機智能械化,使用按鈕即可啟動機械完成開閉通風、增溫等工作,使用先進水肥一體化機器及滴灌設備,機器混合水肥減少浪費精確施肥量。主要種植黃瓜和苦瓜,已連村發展
無公害蔬菜基地15000
畝。此外,負責人還向調研隊員介紹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其不僅制作簡單,價格相對低廉還能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目前萬畝冬暖式蔬菜大棚達到40萬個形成了萬畝辣椒、萬畝韭菜、萬畝芹菜等十幾個成方連片的蔬菜生產基地。全市涌現出了中國韭菜第一鄉、中國胡蘿卜第一鎮、中國香瓜第一鎮等專業鎮村。587個蔬菜產業彰顯了壽光綠色發展的雄厚實力。

圖為負責人向實踐隊員科普知識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供圖
反思現狀不足,謀求發展之道此次深入壽光蔬菜生產基地探尋及真切聆聽專家講解,讓實踐隊員們對綠色有機長效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智能化管理技術的應用也引發了實踐隊員們新的思考。讓先進智能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不僅使數據更直觀的展現,也便利了宏觀調控。調查隊員們明確了壽光市綠色低碳農業轉型現狀,清晰認識了壽光蔬菜基地先行發展示例對壽光市綠色低碳農業的轉型有著重要意義。綠色農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只有腳踏實地,落實好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使先進技術融入貫穿到綠色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才能更好的推動期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