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十九大召開以來,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現今社會的一大熱點問題。同時,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也使人民對蔬菜健康問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綠色蔬菜生產所帶來的肥料施用以及銷售問題就構成了推動綠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必然環節。早在本世紀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高舉有機農業旗幟,建設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的構想。2022年12月28日,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前往山東省壽光市蔬菜小鎮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壽光市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農業先進科學蔬菜培養技術,實地學習無公害蔬菜的有機肥施量與農藥把控,并根據實地情況了解有機蔬菜的銷售渠道。本次實踐活動旨在探索施用有機肥料的前提下綠色農業全產業鏈的構成路徑,響應號召、普惠百姓,推動綠色農業的實現和發展。
響應國家綠色發展 助推有機肥落地施用步入新世紀,中國綠色農業發展正在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提到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有機肥代替行動。響應國家號召,切實推進有機肥代替化肥成為全面轉型綠色農業的一個重要推進點。
12月28日,益農長青調研隊到達壽光市蔬菜小鎮三元朱村,通過壽光市農業專家的介紹與知識講授,團隊了解到在其聯合的基礎肥料包裝中,有機肥和生物制劑所占比例較大,有機肥施用后能促進土壤良性循環,保證土壤健康,可以很好地規避施用化肥所導致的土壤板結或者土質酸化等問題。此外,有機肥對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滲透性具有明顯效果;手胁缓袡C質,大量使用化肥會對土壤中的團粒結構造成嚴重的破壞,從而造成土壤板結,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事實上,為了提高耕地質量,壽光市早在2011年就啟動了“沃土計劃示范工程”,旨在推廣使用測土配方施肥和新型肥料(微生物肥和水溶肥),引導菜農科學施肥,以逐步提高耕地質量。
深入走訪調研基地 學習現代化生產技術我國步入改革發展新時代,中國農業現代化步入新征程。1989年,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建起了中國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蔬菜大棚不但建造簡單,而且能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有利于作物的生長。除此之外,壽光市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博采最新技術成果,提高蔬菜大棚技術水平?萍假x能,服務產業發展;厣a管理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云服務等信息技術,應用120多項發明專利;擁有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領銜規劃設計的當前國內最大單體8萬平方米智能溫室,采用基礎下挖、智能外保溫、空氣能熱泵加熱、日光溫室余熱回收等方式,解決了智能溫室冬季生產能耗大的問題,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探尋銷售新途徑 保障農戶根本利益時代不斷向前向好發展,一方面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應用技術等都在不斷發展進步,為農戶提供了更便利的生產條件和更堅實的技術保證,以及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發展穩步躍升,中產階級不斷擴大,強大的消費能力和品質需求提供了一個相對廣闊的市場。另外,打造地域性特色品牌也是提高知名度以提高銷售量的一個重要方式。
為全面提升合作社蔬菜品牌附加值,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崔西一品”西紅柿品牌,開辟了莫斯科、伊爾庫斯克、新西伯利亞等俄羅斯市場銷售渠道。壽光市蔬菜合作社的開設為有機蔬菜產業農戶蔬菜的銷售方式與途徑起到了引導作用。合作社不僅幫助菜農解決了果蔬銷路問題,也幫助菜農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到“抱團”闖市場,從分散種植到組織化、專業化、合作化的轉變。位于稻田鎮崔嶺西村的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通過“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把分散的農戶整合起來,引領農戶走上組織化、智慧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十四五”全國綠色農業發展規劃》的指導下,綠色農業是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模式。益農長青調研隊通過對山東省壽光市蔬菜小鎮的實地調研,了解到有機肥代替化肥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學習了有機肥作為肥料對土壤的益處以及培養蔬菜的好處。三元朱村當地村民積極改變經營思維,先行運用先進科學技術進行有機蔬菜培育,對其他地區的有機綠色蔬菜全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鑒。下一步,廣大農戶進一步推行有機肥代替化肥的施用,繼續將先進生產技術應用于綠色蔬菜培育,提高綠色經濟發展質量,并積極拓展和加強農產品銷售合作模式以解決農戶最根本最直接最關切的銷路問題,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助推綠色農業全產業鏈模式的落實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