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湛江科技學院“啟仰”社會實踐隊的19名志愿者,來到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深入基層、當地民宿、生產基地,參與鄉村振興、產業調研和宣講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我校與當地的溝通和聯系,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使命和擔當。
眼過千遍,不如實地走一遍。為了了解鄉村治理的情況,響應“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我們湛江科技學院“啟仰”社會實踐隊于7月4日前往了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七月的熾熱,叫囂著詩與盛夏。我的內心是激動的,也是緊張的,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心里有太多的迷惑,不知道在八天里自己會經歷什么、遇見什么、得到什么。當日,驕陽似火,火傘高照。大巴上,空調的冷氣也無法阻止汗水的涌現,汗水如斷線的珍珠爭先恐后地掉落,浸透了衣裳,沾濕了褲子。但這炎炎烈日與滾滾熱浪依舊抑制不了我們對第一次調研的激動與熱情。我們深知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而作出卓越的成果,卻不知其實際工作開展的困難重重。希望借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身踐行、實事求是,以青年力量,創造青年實戰,響應國家號召。
本次下鄉開展的活動包括:探訪鄉村、了解民宿發展之路、調研當地產業等。通過這一些活動,讓我們真正走進農村,了解農村。深入的了解當地的文化,進行實地調研。也給予我們機會,把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跟當地村民去進行一個傳遞。
在黃李榮副書記和林國濤委員的采訪中,對放坡村鄉村振興的發展的定位有了初步的了解。放坡村的鄉村振興的是以旅游業為主,漁業、鹽業、農業為輔,主輔二者融合起來,形成了“南極”為主題和“珊瑚”為主線的發展方向,民宿為突破口,以漁耕產鹽為生活體驗為重點的特色旅游產業基地,與此同時,同學們努力配合領導干部們的工作,報道當地產業現狀以及未來的規劃,有利于吸引眾多的游客來此地觀賞,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此外,在如何打造特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問題上,我們隊伍結合對書記的采訪進行了探討交流。隊伍一致認為,鄉村振興需要融入多方智慧和力量,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方針的同時,要挖掘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文旅氛圍是提高鄉村振興,助力發展旅游業的一個新的突破口。在放坡村的民宿產業上,民宿大多是由村民自建,建設風格和服務等方面上存在同質化的現象,缺乏各自的文化亮點特色。加上民宿數量較多,但相對突出的特色并不顯著。應積極借鑒類似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美麗鄉村發展道路。
眾多的訪談對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雷劇的戲班子,雷劇是我們傳統民族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雷劇起源于雷州歌,其發展歷史經過姑娘歌、勸世歌、大班歌、雷劇四個階段,具有300多年歷史。雷劇的戲班是受邀于放坡村的村民來進行一個表演,此次活動的形式,會按照當地村民的習俗和劇情變化來調整變動送戲,根據劇的種類調整前期的工作,可細分為娛樂戲、唱戲。他們會通過唱戲的形式通過此種形式來奉神,請求神保佑子孫后代平安健康,讓他們之后的道路發展順利。放坡村一直有表演雷劇的習俗,這也是放坡村發展旅游業的一個亮點,可以讓旅客過來感受海邊的美麗景色的同時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習俗,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提供到一個機會去認識這一個劇種雷劇,也讓雷劇的傳承得到了一次機會,讓更多的人去認識雷劇,文化的傳承在于發揚,鄉村的振興在于發展,探尋一條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雷劇可以成為放坡村的一個特點,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不斷發力中,文化的建設也越來越被重視,游客們來到放坡村認識了雷劇提起興趣。當一個事物得到了發現,那么大家都可能會去深入的了解,我們可以對雷劇去作為我們放坡村的旅游特色的一個名片,堅信雷劇能與我們放坡村結合去走出一條符合我們自身傳承發展鄉村振興與自身特色的一個道路。我想這一也是鄉村振興去能給我們帶來的一種思考與影響。
在本次三下鄉中,我們團隊體驗了當地兩間民宿。第一間民宿是兩層的一個農家小院,第二間民宿是由一個四合小院老房改造的,就是角尾鄉在鄉村振興中以“珊瑚”為特色的建筑。兩者都具有一個相同點,他們在民宿的經營理念上都是相同的,服務同質化的程度很高。我們在放坡村里看到了許多這樣的民宿,并對民宿老板進行了采訪,得知民宿在保潔方面,是由自己去承擔的,譬如床上用品是自己清洗的,不是像外面已成規模的民宿一樣,統一由外包公司去承擔,有規模的去進行清潔消毒,這是一個衛生安全隱患。對放坡村民宿情況來看,大多數的民宿裝修都是比較同質化的,一些網紅風的民宿也跟其他海邊地區民宿的網紅風一樣,沒有地方特色來招攬旅客。但令人欣喜的是,放坡村經過不斷的探索,摸索出了以南極村藝術家部落為代表的特色民宿,來成為民宿未來發展模式的方向。民宿做出自己的特色,不一定要做到獨樹一幟,但是其熱情與態度我們需要展現,村民可在民宿的周圍銷售本村農產品或者文創產品,豐富民宿的服務類型。另外,我們也可以將民宿做成小眾化的一個類型和提高自身的一個服務質量。
隨著對放坡村的發展歷程的一個深入調研,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實現鄉村振興是一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一切塵埃落定,回首這一段路,雖然很艱辛,但是培養了我苦中作樂的精神;與不同人共事的經歷,讓我領悟了團隊合作的意義,在這為八天的珍貴歷程中,有喜悅,有感動,也有深悟,這次社會調研讓我切身領略到了角尾鄉的風土人情,深刻了解到了鄉村振興之路的進程,最重要的是,我通過這次三下鄉收獲了一群同甘共苦的伙伴和一顆堅定信念不動搖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