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村早已摘除貧困縣的帽子,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僅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更是注重培育特色產業。大灣村通過開展茶旅模式進行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大灣村的茶旅模式可以理解總結為三個部分:打造茶旅融合發展樣板、結合自身特點轉型升級、引進旅游企業擴大規模。在為期四天的實踐中,我們采訪了陳澤申爺爺、老黨員汪新春爺爺、金寨大灣村蝠牌茶旅公司茶廠的負責人孫熠以及大灣村的村民們,參觀了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大別山農耕民俗文化展覽館、汪家老屋、金寨縣大灣村黨性教育基地(大灣村歷史發展館)和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
陳澤申爺爺作為金寨“主動要求脫貧第一人”,曾在2016年4月接受習總書記的探訪。采訪時,陳爺爺表示“讓我們過上好日子的,不可能是風水迷信,而是總書記的關心、黨的好政策。有總書記的關心,有黨的好政策,還有扶貧干部的幫扶,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老黨員汪新春同志在采訪時不斷重復表達著對國家、對政府的感恩之情,眼中閃爍著幸福和感動的淚花。通過對陳爺爺和老黨員汪新春同志的采訪,我們感受到了習主席的到訪對大灣村的重大意義以及大灣村人民對黨對政府的感謝和愛戴,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從之前的普遍貧窮到現在的自給自足,大灣村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政府的幫助。
圖為實踐隊在采訪陳澤申。實踐隊隊員 柏書鵬 攝
此次調研活動,我們為村民準備了問卷,搜集整理村民們對茶旅融合模式的看法和建議,在我們發放問卷的過程中,我們走進了大灣村,走進了村民們的家中。在拉近與村民的距離和更加深入了解大灣村的同時,我們真實感受到了大灣的發展與變化,親眼看到了茶旅融合發展模式的好處,十分欣慰和慶幸大灣走出了敢于嘗試的果敢步伐。看到近年來國家和政府扶貧政策的顯著成效,實踐團隊的成員為此感到欣喜和鼓舞。我們深知幸福日子不是躺平躺出來的,而是要靠勤勞的雙手干出來的,我們相信在黨的領導和政策指引之下,加上貧困戶自身發奮圖強,一定能獲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大灣村有著濃厚的紅色革命文化,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新四軍第4支隊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員會、中共鄂豫皖區委都在汪家老屋辦公。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區黨委也曾設在汪家老屋。金寨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跟隨習總書記的足跡,我們一行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塔,在塔下,凝視巍峨的紀念塔,我們深刻地明白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我們經歷了千難萬險才建立起了偉大的紅色政權,我們應以保護和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為己任,學習革命先輩們頑強拼搏、艱苦奮斗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必須樹立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謀復興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品格,肩負起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圖為實踐隊在出發前合照 實踐隊隊員 吳萌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