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點荒成林實踐團——一場點荒成林的接力
十多年前,東南大學支教團深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支教的同時也帶回一個重要信息——鄂爾多斯高原砒砂巖區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植被難以存活。同年,一支名為“點荒成林”的團隊應運而生,致力于生態修復與荒漠化治理。在距離南京一千多公里的鄂爾多斯,砒砂巖區成巖程度低,遇水成泥,遇風成沙,為了能讓這樣的土地長出植物,團隊創新克難,整整歷經10個春秋。
今年7月,東南大學“點荒成林”社會實踐團隊再啟程,在準格爾旗暖水鄉,又一個10年計劃即將開啟。為了能全面了解砒砂巖治理現狀,團隊來到用做對比實驗的砒砂巖覆沙區。“在山腳下看到的是一個個土堆,但當我們真得踩上去,感覺完全不同,很多土塊一受力就散了。一個不到百米高度的坡,我們相互攙扶著走了近兩個小時。”回想起砒砂巖區的千溝萬壑,團隊成員馮亦鳴仍心有余悸,但卻更加堅定了他投身于生態修復的決心。
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后,團隊終于研發出了具有高度安全性的改性親水性聚氨酯(W-OH)材料,攻破多項關鍵技術,并于2014年在砒砂巖區開展現場試驗研究。“打記事起,二老虎溝從沒出現過這樣郁郁蔥蔥的綠色植被。”看到荒地終于變成良田,時任當地水保站站長的劉軍不由發出感慨。
10年之后,由多位本科生組成的“點荒成林”社會實踐團隊親眼看到團隊前輩們“打下的江山”——抗蝕促生技術加上植物配制技術,讓昔日的荒地上長起了山地蘋果、酸棗、歐李和枸杞等。通過與當地政府及其他生態治理企業合作,團隊已在全國七省份開展60余個工程項目,實現治理面積超45000畝,帶動當地就業12000余人。行走在暖水鄉,農戶們拉著團隊成員的手,稱贊道:“點荒成林,真是名副其實。”
10年時間,團隊中的很多人像梁止水一樣,由實踐團隊員成長為技術團骨干,同時也有很多像肖塬一樣的年輕人,滿懷著壯志加入這場點荒成林的接力。“生態修復初見成效,但遠遠沒有結束。”梁止水說,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如何在修復后的土地上大面積種植經濟果林,產生經濟效益,這是團隊在考慮的問題。
時間:2022-08-23 作者:“點荒成林”實踐團隊 來源:“點荒成林”實踐團隊 關注:
- 奮斗是不滅的戰火,振興是永遠的主題
-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廣東省鷹嘴蜜桃項目隊于2022年8月1日參加為期十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了解當地鄉村產業對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的影響,響應國
- 08-23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心得
- 2022年暑期湖北師范大學勤敏小隊實踐隊開展了“尋訪鄉村最美教師”的實踐活動。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