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是當代大學生認識社會,開展大學課外教育的重要途徑。2022年8月2日至8月7日,為了更好地了解社會、鍛煉自我,同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來自鹽城工學院優培學院的“黃海韻 鹽工情”調研團隊在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問卷調研、實地考察等一系列調研活動,深入地探尋江蘇省河長制發展運行情況,旨在積極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打造美麗的水環境。
江蘇省河網密集,水資源豐富,河流形勢較為復雜,這給我們的調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經過仔細的考慮選擇后,我們選擇了南通市新開街道的天星橫河、新富中橫河、新開港河等具有代表性的河流進行了實地考查,尋找河長公示牌以及觀察河流水質。經過一段時間的路程和簡單的工作交接之后,我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調研工作。在炎炎烈日下調研對每一位隊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沒有一個人對此進行抱怨,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完成調研的毅力和決心。烈日下的河水緩慢東流似乎也驅趕了炎熱,在河邊醒目的位置赫然立著當地的河長公示牌,詳盡地介紹了河道名稱、河道概況、河長辦電話以及職責等相關信息。順著河長公示牌的指引,我們又找到了河邊諸如“河長上岸 綠色領航”這樣的宣傳標語,這些無疑加深了我們對于這條河流的理解和認知。
圖為新開街道河長公示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揚 攝
另外在我們進行前期相關工作的準備時了解到這幾條河流在幾年前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污染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河長制推行狀況和居民建議和水質改變等信息,我們以周邊居民為調查對象,從發放問卷和面對面交流的這樣兩個方式進行走訪。通過和他們的交談中,我們得知新富中橫河曾被稱為“臭水溝”,但在經過整治工程后這條河“黑臭”不再,重新煥發出生機。循著居民們給的指示,我們也找到了黑臭水整治工程的公示牌,撥打了相關工作人員的電話,進一步了解到了關于河流整治的相關信息。
圖為整治工程公示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揚 攝
在這次的實踐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但也發現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在準備調查問卷時要擬定合適恰當的問題,既要考慮到問題的嚴謹性,能否反映到我們調查的主題。又要考慮到走訪居民的反映情況,不能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準備好調查問卷之后,讓我最有感觸的一點就是與人交流方面,邁出第一步總是無比艱難。面對人群,心中難免有些緊張,鼓足勇氣遞出問卷時又發現自己存在著交流經驗不足和問題設置不合理等方面問題,雖然遇到了大大小小各種挑戰,但我們及時調整,在各隊員的通力合作之下,調研活動還是得以順利進行。
古人曾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學校進入到社會,才覺得自己在象牙塔中安逸的太久,似乎忘記了現實社會中的風風雨雨。我們在書本上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實在是有限,遠遠不夠我們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只有真正地到走入到社會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把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真正做到理解與運用。這次的活動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長之路和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最后我想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在創造財富,謀求發展,追尋美好生活的同時,更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黨的十八大也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長久發展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呼吁大家同護江河水,做到“河暢水清景更美”,我想這就是我們這次調研活動的意義所在。(通訊員 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