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赝倌昵,一聲聲“振興中華”的誓言響徹云霄,引領大批青年投身建設新中國;百年以后,新時代青年不忘歷史,一心向黨,傳承紅色精神,立志實干興國。7月12日至8月12日,南京農業大學“青春心向黨,獻禮二十大”家鄉紅色資源尋訪調研團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在紅色基地走訪中體會奮斗精神,在家鄉革命故事中重溫紅色歷史。
1.尋訪紅色足跡,感悟紅色精神實踐團不懼酷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訪了一個個家鄉紅色教育基地,傾聽了家鄉的一個個紅色革命故事,共同追憶那一段段難以磨滅的崢嶸歲月,深切感悟革命先輩的偉大情懷和革命風范。實踐團的24名成員先后走訪了安徽、湖南、內蒙古自治區等14個省份的26個紅色教育基地,收集了23個家鄉紅色故事。通過實地走訪和收集紅色革命故事,團隊成員對于那些塵封的紅色歷史、革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決心傳承紅色精神,繼續宣傳革命英雄的事跡,讓更多人了解歷史、銘記歷史。

圖片拍攝于7.20 隊員李梓萌在資興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圖為團隊調研走訪的全部紅色基地匯總表格
2.開展線上調研,用好紅色資源在進行實地探索的同時,團隊成員開展了關于家鄉紅色資源使用與宣傳情況的線上調研,通過微信和QQ平臺發布問卷,共計回收有效填寫問卷204份。調查結果顯示了目前紅色資源面臨的一些問題:家鄉紅色資源知曉度不高、家鄉紅色資源宣傳力度不夠、家鄉紅色資源保護措施不到位、家鄉紅色資源建設參與度不夠等。根據調研結果,我們認為在大力發展紅色資源基地時,前期要做到提升認識水平,科學合理規劃;后期要加大宣傳力度,激發潛在力量;始終做到珍惜紅色資源,保持敬畏心理。
3.宣傳紅色基地,傳承紅色精神聽一聲聲前輩細語,訪一處處紅色回憶,奮斗的歲月躍然于我們心中,紅色的力量化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為了更好宣傳紅色基地,傳承紅色精神,實踐團隊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制作完善了學院“紅色足跡電子地圖”的微信小程序,在2021年尋訪的76個紅色基地的基礎上,共添加26個紅色教育基地,在地圖上標出了位置、基本介紹、成員拍攝圖片等相關信息。團隊成員希望通過這份電子地圖,記錄我們追尋到的紅色印記,也希望可以讓使用者了解更多的紅色故事,銘記黨的百年征程,體會革命先輩的紅色精神,從而助力創新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
圖為小程序開發界面
圖為小程序使用界面
宣傳紅色基地,傳承紅色精神,我們永遠在路上。山川無言,日月無聲,可歷史會永遠銘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應該牢記紅色歷史,弘揚紅色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用青春書寫奮斗,投身建設祖國,用本領鑄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