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時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顆支教的種子。那時候,我視它為純潔的、偉大的“夢想”。
直到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仍能浮現(xiàn)出在那個熾熱的、風扇從不停歇的夏天,一位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她在云貴山區(qū)支教三年的生活,講那里巍峨綺麗的風景、善良可親的小朋友、慈愛和藹的鄉(xiāng)親。那一刻,她的眼里有光在閃爍,是我從未見過的光。也是這束光,帶我穿過黑夜、覓見曙光,帶我走向支教,走進西北,走進小朋友的心里。
我如愿通過了三輪面試,成為支教隊的一員,原本以為通過這次“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我可以踏上寧夏這片土地,可以近距離地和小朋友們接觸、溝通、共度愉快而有意義的十一天。但有些遺憾,疫情影響,我們的課程不得不改為線上進行。
在語文課程的前期準備上,我選擇了《圓明園的毀滅》作為主題篇目。一開始有些自我懷疑,這個主題會不會有些嚴肅和沉重?小朋友們真的愿意聽我講、愿意認真學嗎?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我盡量選擇一些生動活潑但又不失嚴肅的PPT模板,通過一些小視頻引入課題,吸引小朋友們的興趣,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放在課程的核心內容里。我希望小朋友們可以在快樂學習的同時明白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損失和啟示,也以此提升大家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
2022年8月5日上午九點,準時上課。我有些期待,但更多的是緊張。當上課鈴聲播放完,小朋友們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率先和我打起了招呼:“陽陽姐姐好!”他們的嘴角彎彎,露出天真可愛的笑容,瞬間沖散了我的緊張和不安。“小朋友們好呀,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這節(jié)課。”這一刻,我感受到了發(fā)自內心的溫暖和快樂。
課程進行的很順利,我?guī)е蠹依首x課文、分析段落內容、總結課文主旨,到了問答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即使有些較難的問題,他們也都能配合我一起探索文章、找到答案。
我一直在想,與其說是我自己克服了緊張,其實是小朋友們一步步帶我走出緊張,是他們的一聲聲的“老師,讓我來回答!”給了我繼續(xù)前行的力量,在屬于我們的“愛”與“被愛”中放飛夢想,筑夢云端。
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歡快的下課鈴聲并不會帶走小朋友們給我的溫暖。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通過層層面試與小朋友們見面、相處。雖然我沒有踏上寧夏這片土地,未能領略那連綿的山脈和蒙蒙的云霧,未能看到最遠處的山峰與天空相融,但從小朋友們求知的眼睛里,我看見了不一般的純澈、明朗和真誠。
我常常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有幸追尋恩師的腳步,有幸圓了自己的夢想,有幸為支教事業(yè)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有幸做了一回更好的自己。
愿我們都能學習一世,回首,有愛相伴。
愿我們一生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