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改革開放之路,學習改革開放精神
2022年,我們沿著優秀共產黨員的奮斗之路,實踐團隊調研安徽鳳陽小崗村、烏鎮、溫州、義烏、南通、昆山、江陰,通過一件件文物、一個個真實的情景再現,學習改革開放的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了解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學習改革開放精神。
我們從改革開放的源頭——安徽鳳陽小崗村出發,以時間為線,以地域為網,以優秀黨員為方向,探尋改革開放的脈絡。從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到載入史冊,安徽鳳陽小崗村包產到戶帶頭人,以“敢為人先”的偉大精神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從此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改革開始了,從農業到手工業,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中華民族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生活。
江陰,一個地處江尾海頭的小小縣級市、歷代的江防要塞。1980年,江陰華西村的工農業總產值突破了1億元,成為江蘇省第一個“億元村”。改革開放以來,華西在自生發展的基礎上,關心周邊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關愛周邊村村民的安居樂業,關懷祖國。華西村改革發展的帶頭人——吳仁寶為中西部20多個省區舉辦100多期培訓班。通過“智力扶貧”,帶動外地10萬人脫貧致富。江陰踐行了何為“達則兼濟天下”,用實際行動踐行“奮斗者”的美麗。
這里是張謇的故鄉,這里是平原少有的革命老區,這里是南通,一個改革開放以后在黨的帶領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綜合實力歷史性跨越的城市。南通在發展中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到治理的生態環境、不斷發展的領導干部資源環境責任審計,在欣賞濱江美景的時候,真正體會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新發展理念的偉大力量。
重走先輩們的改革開放之路,我們學習包產到戶帶頭人“敢為人先”的精神;學習烏鎮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學習溫州人民在改革開放中踐行的“勇立潮頭、民本和諧”的精神;學習義烏“雞毛換糖”背后不斷創新的精神;學習南通在生態保護方面體現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學習昆山優秀黨員“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以人為本”的精神,“篳路藍縷,艱苦創業,不等不靠”的奮斗精神;學習江陰“兼濟天下”的愛國精神。
作為青年的我們,將不斷努力、砥礪前行,學習前輩的精神,提高個人修養,增強專業能力,為實現美好生活,建設美麗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間:2022-08-19 作者:劉佳婧 來源:南京審計大學 關注:
- 奮斗是不滅的戰火,振興是永遠的主題
-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廣東省鷹嘴蜜桃項目隊于2022年8月1日參加為期十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了解當地鄉村產業對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的影響,響應國
- 08-23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心得
- 2022年暑期湖北師范大學勤敏小隊實踐隊開展了“尋訪鄉村最美教師”的實踐活動。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