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獨秀園,傳承革命精神
為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進一步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晉升、紀律觀念和責任擔當意識,強化學生永遠跟黨走、永遠聽黨話的信念。6月25日,滁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21級赴安慶市獨秀園小分隊來到獨秀園,了解學習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先生。
到達獨秀園后,我們先是參觀了陳獨秀紀念館。入館后首先看見的便是館內的前言。前言簡要的敘述了陳獨秀先生的生平及主要功績。展現了陳獨秀先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勇于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館內的其他部分主要是具體介紹陳獨秀先生的事跡、其他革命家對陳獨秀先生的評價、陳獨秀先生的文章以及陳獨秀先生的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等人為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陳獨秀紀念館向我們展現了陳獨秀先生的英年志氣、驚天動地、開天辟地、浩然正氣。館內陳列的物品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崢嶸歲月。參觀完后我們感受到了陳獨秀先生等革命先烈對救亡圖存的殷切期盼。特別是那位于紀念館二樓的陳獨秀先生的雕像,他站在樓上,向底下的民眾分發紅色報紙,向人們傳播先進思想。站在由幻化為報紙的燈光中,我們仿佛真的的身處在那個時代,接收著陳獨秀先生所灌輸的先進思想。陳獨秀先生通過《新青年》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民群眾的思想解放,將人民從愚昧中喚醒。與革命先烈共同創建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的革命面貌。他的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奮斗,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勇于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在參觀完陳獨秀紀念館后,我們又參觀了剩下的景點,有驚雷浮雕、石牌坊、陳獨秀銅像、新青年碑刻等。那驚雷浮雕,全長60米,高4米。展示了陳獨秀先生的一生,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英年志氣,第二部分驚天動地,第三部分開天辟地,第四部分浩然正氣。整座浮雕以洶涌澎湃的長江波濤為主線,寓意陳獨秀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一幅幅陳獨秀先生不同時期的肖像刻畫出他不屈不撓的性格。我們通過這些肖像了解到了陳獨秀先生為中國之崛起所做出的不懈奮斗,體會到了陳獨秀先生勇于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石牌坊的五門寓意陳獨秀先生為中國共產黨一至五屆總書記。其高19.19米,寬10.09米,分別寓意五四運動發起時間和陳獨秀先生的出生日期。石牌坊上醒目的寫著“民主”和“科學”四個大字。這是陳獨秀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思想理念。他高舉著這兩面“大旗”,希望能夠用民主與科學挽救中國于亡國的邊界。而這兩面大旗也引導、教育了中國整整一代人,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陳獨秀銅像刻畫的陳獨秀右手拿著一本書,左手掐在腰上,眼神堅定的看向遠方。展現了陳獨秀先生在新文化運動中抨擊舊禮教、舊文化,宣傳新思想、新學說的光輝形象及飽滿的革命開創精神。
新青年碑刻是目前國內關于書籍類的最大的雕塑作品。其正面的內容是該雜志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號的封面,背面是陳獨秀先生于1915年發表在雜志創刊號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個標題。該文是陳獨秀先生發動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貫穿于六項標準中的一條紅線是民主與科學。《新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的開端,是陳獨秀先生在哲學、文學、教育、法律、倫理等廣闊領域向封建意識形態發起的猛烈進攻。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為五四運動的號角,成為宣傳馬列主義、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通過《新青年》我們能夠感受到當時的中國雖然表面是共和,但實質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同時我們也感受到當時的革命先烈、有識之士對于挽救國家于危難之際的堅定決心。陳獨秀先生希望能夠通過《新青年》傳播“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宣傳馬列主義,以此來啟發民智。希望能夠用共產主義來拯救中國。最終共產主義也未辜負他的期盼,讓中國逐步走向復興。
刻碑的后面是一潭水塘。方方正正的水塘寓意陳獨秀先生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如鏡的水面寓意歷史是一面清澈明亮的鏡子,她告訴人們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功過是非自有公論。
最后我們穿過水塘來到陳獨秀墓冢前,這是一座漢白玉貼面的半球形墓冢。墓碑前擺滿了花圈,這是后人對他表示的懷念與尊敬。臨別之際,我們向陳獨秀先生的墓冢默哀,表以深刻的敬意。
通過這次的獨秀園之行,我們仿佛走進了偉人的世界。縱觀陳獨秀的一生,經歷十分復雜,既有早年的輝煌,也有晚年的凄涼。他是那個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做出過重要貢獻。他是一位叱咤風云的革命者、五四運動總司令、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袖。從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共產黨人所具有的勇于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奮勇直前等優良品質。我們應當追思先人,緬懷先烈,珍惜先輩為我們爭取來的幸福生活,銘記歷史使命,繼承并且大力弘揚革命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品質。所以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應當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樹立遠大理想,牢記初心使命,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民族復興大業去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時間:2022-08-19 作者:戴瑞陽 來源:滁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21級赴安慶市獨秀園小分隊 關注:
- 奮斗是不滅的戰火,振興是永遠的主題
-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廣東省鷹嘴蜜桃項目隊于2022年8月1日參加為期十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了解當地鄉村產業對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的影響,響應國
- 08-23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心得
- 2022年暑期湖北師范大學勤敏小隊實踐隊開展了“尋訪鄉村最美教師”的實踐活動。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