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成小康,青年深入共發展”。為了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情況,體會鄉村振興戰略的巨大意義,南京審計大學澄園書院“澄云發軔”實踐團隊的團隊成員胡海霞來到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岔河鎮,采訪了當地居民張玉平。在這里,她切身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給這里帶來的巨大變化。
關于鄉村振興,張玉平在電視上看到過,聽兩個女兒聊起過鄉村振興,更切身體會過。張玉平這樣感嘆道:“這十年來……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我們村里鎮上的發展變化是挺大的”。

【要想富,先修路】
張玉平告訴團隊成員,這些年這里的變化相當大。先是修建了公路334線,過了四五年,又修建了公路225線。公路建設完成之后,張玉平的家附近的田就被征用了,開了物流公司,修建了加油站,又開了健身器材廠、織布廠、紡織廠。近幾年,開始實行綠色發展,植樹造林,原來的田里都栽上了樹,不僅經濟發展起來了,環境也越來越好。
【農家樂,齊發展】
公路225線修建好之后,張玉平家的南邊就建了一個農家樂。張玉平告訴團隊成員,“(農家樂)地方挺大的,挖了泥土,挖了一個大池,里面養了魚”。有喜事發生時,當地居民會去那里辦酒席,請家里的親戚去那里吃飯。張玉平有時候經過那里時,也會看見外地來的游客在那里釣魚、休息娛樂。自從225線開通了,人們乘車來這里旅游也方便了許多。
鄉村振興意義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此次采訪,“澄云發軔”實踐團隊從當地居民的言語中深切感受到了鄉村戰略對于廣大農村的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旅游業的巨大改善。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造福了南通市如東縣岔河鎮的一方水土,更造福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