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歷史性的建設。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成功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確 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共產黨經過北伐戰爭到抗美援朝的洗禮,經歷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到改革開放的歷史考驗等,盡管歷經滄桑,但是依然薪火相傳。在一個又一個重要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一次又一次做出歷史性決策,拯救人民與水火。大學生除了學習書上的知識,還需要走進社會,因此我們組開展了社會實踐。
我們先采用了觀看視頻的方式學習黨史。其中《共產黨人》中了解了先輩們的入黨初心、奮斗歷程,深切感受到先輩們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它主要講述了四個篇章——開天辟地、天若有情、血淚山河、黎明之前。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過程到共產主義在全國的傳播以及為解放全民族而斗爭的過程再到新中國的建立,黨不斷發展壯大,領導中國人民沖破重重難關,奪取了革命斗爭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黨的光輝歷程撥動著全體黨員的內心,先輩們的事跡一直感染著我們,他們對黨的絕對忠誠,克服萬難、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與堅守,更加激發了我們不畏艱苦、甘于奉獻的奮斗熱情。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部百年黨史,書寫著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偉業,蘊含著我們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經驗,展現了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偉大風采。學習黨史,就要在光輝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溯源回想中砥礪革命意志,在偉大思想中吸收真理光芒,在奮進征程中回應時代呼聲,真正達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綜合成效。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有識之士在黑暗中尋覓光明的歷史,是一部熱血青年在苦難中奮起抗爭的歷史,是一部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反對外來侵略的歷史,更是一部繼往開來堅定“四個自信”的歷史。曲折中前進,苦難中輝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留給我們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不竭的動力源泉。我們要銘記對信仰的堅守;我們要銘記對忠誠的執著;我們要銘記對困難的無畏。
結合對歷史的反省,在看完《共產黨人》后,我深深的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并非偶然,它在經歷了幾年的艱苦歲月后,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也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然而在這個物欲橫飛的社會中,正是考研共產黨人的執政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決心。自建黨起,共產黨就教育和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好人民的公仆,這既有對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要求,又有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與方法要求。我堅信: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務必以《共產黨人》里的先進事跡作為學習的動力,認真反省、檢查自己,切實改進提高工作,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的工作與學習實現質的飛躍!
學習黨史使我明白當前我們的任務是擁黨、立志、向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應當擁護黨,努力學習、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與一切反黨反人民的行為做斗爭。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切都在迅速發展,我們青年人必須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而積極努力。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過硬的本領,同時要有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認識。我們平時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使自己成為一個文武兼備之才。同時,我們應該積極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社會注意榮辱觀,用先進的理論和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也必須堅持,認真學習,善于運用鄧小平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 學黨史,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悟思想”是學黨史的真諦。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 我們當然不能在歷史的書本上找到解決當前改革發展難題的現成答案,但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黨不斷前進的深層原理。那就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學黨史,特別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在“電影+現實”“理論+實踐”等形式下,思行合一,多管齊下,學深悟透,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黨,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永遠跟黨走的決心。通過觀看《共產黨人》,我們系統地學習了黨史,而通過開展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實踐活動,我們更能夠具體地、深入地了解到中共黨人的具體事跡。為此,團隊成員以走訪紅色旅游景點,了解黨員故事,展開了紅色記憶的追溯。如以鹽城大豐為中心,前往大豐烈士陵園。在經過大雨的洗滌下顯得愈發肅穆,進入園內左轉,進入烈士紀念廣場,高大巍峨、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中央,碑的正面是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員管文蔚題寫的“永垂不朽”,背面是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段煥競題寫的“黃海之濱一塔巍峨永志功勛懷先烈,紅旗高舉萬眾奮發齊歌躍進建大豐”。廣場后方,
黑色大理石的烈士英名墻上,篆刻著先烈們的英名。正面鐫刻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后為國捐軀的2046名烈士的英名,背面刻有抗日烽火、獅子口會師、大中集解放戰三幅巨大浮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發生在大豐境內壯烈的戰爭場景。在廣場的另一側是英烈園,坐落著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兩位著名烈士方強、李增援的半身銅像,表達大豐人民對他們的懷念。走進革命烈士紀念館,正中央“英烈忠魂”四方大印映入眼簾。正前方,銅雕戰士塑手挺長槍、準備戰斗,眼中只有堅毅和無畏,瞬間便將瞻仰者的思緒拽入那段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近年來,隨著紅色意識形態的深入人心,紅色景點成為黨史學習熱門打卡地。打卡紅色景點,積極學習黨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除了尋訪鹽城烈士陵園外,部分團隊成員還重游了著名黨史景點——湖南長沙橘子洲風景區。在這兒,成員們仰望著宏偉的毛澤東雕像,回憶著青年毛澤東解放全中國的雄偉壯志,感慨萬千。我們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的洗禮,也沒有經歷過我們偉大的祖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深入學習黨的歷史,了解那段崢嶸歲月,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強大動力,為我們的祖國早日實現強起來而不懈努力,成為我們年輕一代的必要使命。紅色記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強大的精神動力,激發了我們振興民族、建設祖國的熱情,激勵我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早日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學習黨史使我明白,當前我們的任務是擁黨、向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應當擁護黨,努力學習、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與一切反黨反人民的行為作斗爭。在高度文明的當代社會,一切都在迅速發展,我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并為實現目標而積極努力。作為新時代青年,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過硬的本領,同時要有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認識。我們平時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使自己成為一個文武兼備之才。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嚴守黨紀國法,堅決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另外,我們還要做到自省、自律,不斷的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糾正自己的錯誤,端正自己的行為,明確自己的目標。最后,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我們的社會建設成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心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周末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我們懷著緬懷先烈的無比敬仰之情,去參觀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座落在鹽城市建軍東路北側,此館是國內較全面、系統地反映新四軍抗戰史的綜合性紀念館。于19xx年10月建成對外開放,自開放以來接待了四百多萬賓客,迎接了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參觀視察。該館共分為群雕、碑林、展廳、園林四個景區,占地一百多畝。隨著時間的推移,館藏的圖片、文物、史物、音像資料,工藝美術品等將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我認為新四軍館也將成為“未來古跡”。 我們首先參觀雕塑區。 雕塑區位于紀念館廣場東南西側。兩組高五米、長七米的用紅色花崗石雕刻的組合群像,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 產 黨領導下,英勇抗戰的場景。
接著,我們穿過碑林區。 群雕區橋頭兩旁各有一座用漢白玉雕成的少先隊員塑像,體現了鄧小平的“中華兒女們永遠記著:你們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血換來的”題詞精神。廣場中央聳立著李先念題寫碑名的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碑,碑前雕塑著一戰士左肩背著長槍,右手執著銅號,昂首挺立,吹著“東進”序曲。碑兩側的碑廊分別陳列著老一輩革命家、全國三十個省市、市、區和港澳臺知名書法家的石刻作品120余塊。他們歌頌了新四軍的豐功偉績。既是革命傳統的教材,又是書法藝術的瑰寶。
我們主要參觀了展覽大廳。 展覽大廳是一座現代化建筑,造型體現新四軍的“四”字,正面上方東、西各有一幅“新四軍鹽城重建軍部”和“新四軍八路軍會師”的花崗石陰雕畫。醒目的藍白相間的“N4A”臂章圖案,鑲嵌在展廳的正門上方,兩側旗形的花崗石陰雕畫,藝術地再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和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的歷史場面。
展廳內陳列著較為完整、系統的新四軍堅持華中敵后抗戰的史料和文物,分六個展廳展出了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根據國共雙方協定,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挺進華中奮起抗戰。歷經皖南事變等重大考驗,堅持斗爭,不斷發展壯大,直到抗戰勝利,以及后來新四軍與山東地區八路軍等人民武裝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繼續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新中國而英勇戰斗的光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