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月十五日,淮北師范大學21級大數據志愿者陳科來到淮南大通萬人坑紀念館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占領安徽的淮南后,設立了"淮南炭礦株式會社",霸占了大通煤礦。為了獲得更多的煤礦資源,日軍在接下來的七年里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統治。他們采用以人換煤的方法,迫使大量煤礦工人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地下開采。在日本鬼子的刺刀和棍棒威逼下,工人整天進行奴隸般的勞動,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累死、病死、凍死和被砸死、打死。這3個大坑就是人們所說的淮南大通礦"萬人坑"。有了"萬人坑"后,凡是死人甚至有些還沒有斷氣的,都被拖去埋掉了。據史料記載,在日軍侵占淮南大通煤礦的七年間,有17000多名礦工被迫害致死。僅1942年秋至1943年春,就有13000多名礦工慘死在大通煤礦,尸體被拋棄在舜耕山北麓的南山腳下,堆積如山,慘不忍睹。1943年春,日軍為掩蓋罪行,用刺刀、皮鞭逼迫礦工們開挖3條各長20米、寬5米、深3米的大坑,把死難礦工的尸體拋入坑中集中掩埋,形成這白骨累累的萬人坑。這3個大坑就是人們所說的淮南大通礦"萬人坑"。有了"萬人坑"后,凡是死人甚至有些還沒有斷氣的,都被拖去埋掉了。

走進場館中,日軍在大通煤礦犯下的罪證一一出現在眼前,100多塊圖版,100余件實物展品,三條累累白骨組成的“萬人坑”,無不讓觀者痛心。在“大病房”區,實景搭設出了當年的場景,成千上萬的患病礦工被關押在蘆葦搭成的“大病房”,周圍有電網,還有士兵把守。關押在這里目的就是讓加速死亡。走進血腥統治展廳,玻璃櫥窗里的模擬展示,清晰地再現了“大病房”場景。1942年秋,一種傳染病在礦區蔓延,日軍在大通礦南設立了兩處用蘆葦搭成的“大病房”,周圍有電網,門口設有崗哨,成千上萬的患病礦工被強迫關押在這里。名為大病房,實為隔離區,日軍不僅不給患病的礦工醫治,反而加倍折磨,加速其死亡。患病的礦工死亡之后,日軍強迫其他礦工組成拉尸隊,用筐抬,用牛車拉,把尸體拋棄在南山腳下。
綿延的淮南舜耕山下,埋藏著白骨與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