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瓷韻薪傳”暑期社會實踐隊赴陳爐古鎮參觀學習傳統制瓷工藝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智能建造與環境學院7月5日訊(通訊員:任和)
7月5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智能建造與環境學院社會實踐團前往陜西銅川陳爐古鎮開展耀州窯瓷文化實踐活動,深入探尋耀州窯瓷背后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
活動首站來到有“東方古瓷鎮”之稱的陳爐古鎮。這座延續千年制瓷業的古鎮,至今仍保留著“罐罐壘墻,瓷片鋪路”的獨特風貌。這里制瓷歷史千年未斷,古窯址依山而建,傳統制瓷工序在此延續。學生們跟隨制瓷傳承人童師傅,依次了解練泥、拉坯、施釉、燒制等環節。從瓷土到成型器皿,再經柴窯高溫變為青釉成品,“十窯九不成”的不易,讓學生們對傳統技藝的堅守有了直觀認知。隨后的刻花工藝體驗環節,學生們親自動手,在嘗試中體會到這一技藝對力度、角度把控的嚴苛,感受耀州窯瓷裝飾藝術的精巧。
7月8日轉至銅川博物館,耀州窯專題展廳陳列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瓷器。唐代黑釉瓷、宋代青釉刻花瓷、金元醬釉瓷,串聯起耀州窯的發展歷程。宋代青釉刻花倒裝壺憑借巧妙結構與瑩潤釉色,吸引學生們駐足研究。博物館講解員結合實物,講解耀州窯在原料選用、裝燒技術上的創新,像首創的“裹足支燒”工藝,解決器物底部無釉難題,其工藝智慧讓學生們對古人技藝創新有了深刻理解。通過對比不同時期器型與紋飾,學生們發現耀州窯瓷兼具北方粗獷與南方雅致,明晰其成為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的原因。
活動期間,學生們觀察著古窯址的布局、瓷器的細微特征,記錄下工藝步驟與講解內容。在交流探討中,大家圍繞所見所聞,分享對耀州窯瓷文化的理解,從制瓷技藝的傳承,談到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體現。
此次耀州窯瓷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沉浸式接觸傳統瓷文化。從陳爐古鎮的活態傳承場景,到銅川博物館的系統歷史呈現,學生們深入了解耀州窯瓷的前世今生。這不僅是對傳統技藝與文化的探尋,更促使學生們思考如何在當代傳承與創新這類文化遺產,為傳統文化的延續注入青年思考與力量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瓷韻薪傳”暑期社會實踐隊 責任編輯:王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