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鑄就安全意識,責任代代相傳 ——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安國興教,育德強國”隊伍在貴州省遵義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遵義會議會址:歷史的轉折,安全的警醒
遵義會議會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的紅花崗區,這里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黨和軍隊發展的關鍵時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不僅糾正了黨內的錯誤路線,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站在遵義會議會址,面對那一間簡陋卻充滿歷史厚重感的會議室,每一位隊員都深刻感受到那時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如何堅守理想、應對挑戰。在這個紅色革命的圣地,我們不禁回望那段崢嶸歲月,感悟到國家安全意識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正如當時的黨組織通過嚴格自我糾錯與理論創新,最終贏得了勝利,今天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理想信念,警惕外部威脅與內部分裂,持續鞏固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同時在博物館內,我們見到了當年會議期間的通訊真跡及歷史舊物,了解到遵義會議作為轉折點的重大意義。
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歷史使命,安全擔當
位于遵義市區的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是紅軍革命歷史的重要見證,曾是指揮和服務紅軍的重要機構之一。這里不僅承擔著信息戰、宣傳工作,還涉及到革命軍隊的政治建設和士兵的思想教育。紅軍總政治部的建立,使得紅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能夠保持強大的戰斗力和革命精神,而這種精神至今依然啟迪著我們。
面對《紅星》報編輯室、政治保衛局、最高軍事裁判所、破壞部、宣傳部及秘書處,隊員們明白了今天的國家安全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防御,它還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等多重領域,而這種全方位的安全觀,恰恰是在如紅軍總政治部這樣歷經風雨、為理想和安全而戰的歷史背景中孕育而生。
眾多歷史偉人會議期間住址啟示:歷史與現實的深刻聯系
除了遵義會議會址和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我們還參觀了陳云、秦邦憲、鄧小平會議期間住址。在這里看著簡陋的住所,我們了解了眾多革命前輩為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所付出的艱辛努力。這些遺址都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守衛國家安全、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定決心。
通過這次活動,隊員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家安全不僅僅是防御的保障,更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從遵義會議到紅軍總政治部的歷史遺址,每一塊碑銘、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牢記歷史,更要從中汲取力量,時刻保持警覺,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筑牢民族復興的根基。國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基石。讓我們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牢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積極參與國家安全建設,為建設更加繁榮、強大的中國貢獻力量!
、
作者:“安國興教,育德強國”隊伍 來源:“安國興教,育德強國”隊伍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光岳樓下,探尋非遺傳承之光
- 寒假期間,聊城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行遠志愿服務隊齊聚光岳樓,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非遺傳承調研志愿活動。光岳樓作為聊城的標志性古建筑
-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