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塑造是語言景觀的重要功能,管理者通過構建特定空間的語言景觀,塑造場所獨特的品質,進而調節和引導人們的情感指向,實現發展提升。友誼關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陣地。為了探索結點分析所涉及的歷史主體、場所話語和互動秩序在愛國情感機制中的表達,深入挖掘語言景觀的情感機制中人群、語言、社會三者互動關系,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語言景觀實踐隊以友誼關的語言景觀為例,于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當地進行社會實踐。
1月13日,語言景觀實踐隊來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友誼關開展實地調查。友誼關是中國十大名關中唯一正常用于中國—東盟邊貿交易的關隘,1995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同意,被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隊員首先參觀了友誼關城樓和地圖,站在友誼關的古老城樓前,一塊塊深灰色的城墻,是一段段歲月的壘疊,它們用飽受風霜的裂痕向實踐隊員們訴說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追擊負隅頑抗的國民黨殘部,并最終在鎮南關插上紅旗的艱苦歲月。烽火狼煙、鏖戰廝殺已經隨著光陰輪轉埋沒進歷史的長河,但是愛國主義精神卻更古不變、歷久彌新,社會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偉大品格。
圖為游客參觀友誼關城樓。陳思思 供圖
在友誼關的各大展廳里,珍藏的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的歷史遺物、一篇篇詳實的文字報道,都生動再現了友誼關的“前世”,語言景觀實踐隊隊員們通過參觀了友誼關法式樓和友誼關關樓展廳,了解了友誼關的歷史歷程,探索了在友誼關發生過的邊關記憶,體會了友誼關所蘊含的深厚愛國情感。友誼關及其所蘊含精神文化作為憑祥市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邊疆愛國主義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友誼關法式樓展廳1。陳思思 供圖
最后語言景觀實踐隊來到友誼關歷史長廊進行參觀。友誼關有著悠久的歷史,這座古老的關隘經歷兵家必爭的歲月,度過作為祖國南大門和“天下第一關”的時光,如今也成為了中國與東盟的國際合作通道。實踐隊員們通過走過歷史長廊,認真了解友誼關的歷史脈絡,回顧友誼關數千年的歲月故事,切身感受到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邊境地區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友誼歷史文化長廊。陳思思 供圖
愛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主體創造的。憑祥市政府是塑造友誼關愛國情感最主要的行為主體,不僅是政策制定者,而且是友誼關景區建設的引導者和監管者。近年來,憑祥市以“紅色引領”、“強夢引領”、“榜樣引領”、“宣傳引領”四項行動深化邊疆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建設多元精神家園、打造多彩教育課堂、涵養多樣美德文化、構建多維傳播矩陣等多面舉措構建由文旅、教育、海關、邊檢等軍地融合的國門文化交流傳播體系,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經過此次深入的社會實踐活動,語言景觀實踐隊對友誼關景區“愛國”景觀的情感機制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感悟。通過對友誼關的深層次探索,社會實踐隊員們不僅了解了友誼關的歷史,而且切身感受到了這個古老關隘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未來的探索和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