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紅色基因,發(fā)揚紅色文化以及黨的20大精神,中國石油大學"山城紅色使者"實踐隊在1月18日前往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實踐隊先后參觀了和歌山紀念館和渣滓洞紅色革命文化中心,在導(dǎo)游的講解下,隊員認真學習了上世紀40年代中國英烈的光輝事跡,將愛國主義深植于心。
隊員參觀和歌山革命紀念館緬懷英烈“山城紅色使者”實踐團于18日上午來到和歌山革命紀念館,館內(nèi)陳列豐富,隊員詳細地觀看了館內(nèi)的歷史照片,烈士遺物,以及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全方位地了解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山城發(fā)生的慘不忍睹的屠殺慘案。隊員們被先烈們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深打動,也了解了更多先烈的事跡,如華子良,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wù),在獄中裝瘋賣傻長達14年,成功傳遞情報,為革命勝利作出了獨特貢獻。還有“小蘿卜頭”宋振中,在敵人的監(jiān)獄中長大,卻憑借著勇敢和機智,為獄中的黨組織傳遞信息,最終犧牲在解放前夕,他的故事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革命的艱辛與不易。
隊員們觀摩了犧牲的同志們在監(jiān)獄中織出的心中的五星紅旗,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們對于新中國的愛,對于中國未來的期盼。
渣滓洞參觀隨后隊員們徒步來到渣滓洞,參觀了被國民黨反動派屠殺的烈士們走前生活的監(jiān)獄。烈士們雖然在不見天日的監(jiān)獄中,他們或以詩歌表達內(nèi)心的澎湃,或以行動反抗國民黨的鎮(zhèn)壓。
在刑訊室遺址前,講解員向參觀者展示了一份特殊檔案:1949年"11·27"大屠殺中,19名志士利用敵人換崗間隙成功越獄。幸存者孫重撰寫的回憶錄節(jié)選被制作成語音導(dǎo)覽,低沉的聲音在陰冷囚室中回蕩:"我們約定,誰活著出去就要把這里的故事告訴后人。"來自四川師范大學的00后學生王梓涵在留言簿寫道:"課本上的文字變成眼前真實的鐐銬,才真正理解‘信仰’二字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