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淮劇古韻,傳梨園新聲
為探尋傳統戲劇文化魅力,助力非遺傳承發展。2月10日,淮夢啟航團來到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淮劇小鎮,深入探索淮劇的發展歷史與創新傳承,領略淮劇這一地方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傳承。
首先來到了淮劇博物館,實踐團成員跟隨講解員穿梭于百年光影中,從泛黃的戲折、斑駁的戲服到珍貴的影像資料,淮劇從田間地頭到城市舞臺的嬗變歷程徐徐展開。互動展廳內,同學們通過AR技術體驗"勾臉譜""甩水袖"等戲曲程式,身臨其境感受"唱念做打"的匠心。
當日下午,實踐團成員走進淮劇藝術中心觀摩經典劇目《趙五娘》。舞臺上,青年演員以婉轉的"淮調"、細膩的表演詮釋孝婦千里尋夫的故事,水袖翻飛間,傳統唱腔與現代舞美交融碰撞。臺下掌聲雷動,不少同學眼眶濕潤,第一次現場看淮劇,演員的眼神、身段都充滿感染力,完全打破了我們對戲曲'沉悶'的刻板印象。
活動尾聲,團隊采訪了淮劇省級傳承人陳老師。談及傳承困境,陳老師坦言:"方言式微、受眾老齡化是現實挑戰,但我們也看到希望——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戲曲。"對此,實踐團成員提出創意構想:成立校園淮劇社團、設計戲曲文創、用短視頻傳播經典選段。團隊成員表示:"非遺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讓傳統融入當代生活。"
此次實踐讓學子們深切體會到,戲曲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流淌在中華血脈中的文化基因。未來,團隊將持續開展淮劇調研與推廣,以青年之聲喚醒傳統藝術的生命力,讓古老梨園綻放時代新韻;磩∽鳛橹袊鴥炐愕膫鹘y劇種之一,凝聚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和人文底蘊。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在場的學子們仿佛穿越時光,感受到了淮劇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對于傳承與創新的堅持,以及對鄉村文化傳承的責任擔當。
作者:仇敏 來源:南通大學杏林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云端聚力傳淮韻 數字賦能綻芳華
-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傳播淮劇文化,淮夢啟航團于1月25日以線上形式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淮劇文化傳承實踐,通過云端會議、線上研學、大數
- 02-24
- 探淮劇古韻,傳梨園新聲
- 為探尋傳統戲劇文化魅力,助力非遺傳承發展。2月10日,淮夢啟航團來到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淮劇小鎮,深入探索淮劇的發展歷史與創新傳承
- 02-24
- 黨史學習正當時,不忘初心跟黨走
- 踏尋四海足跡,重溫紅色記憶,學習百年黨史,傳承革命精神。為了更加深刻的銘記這段歷史,弘揚革命精神,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絕緣
-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