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顯得尤為重要。盤扣,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服飾配件,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2025年1月17日,通過深入調研盤扣的歷史、制作工藝及現代應用,“盤龍扣風,蓮韻非遺”社會實踐小組成功展示了盤扣的獨特魅力,并為其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一 實踐團隊與老師的合影
盤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為了固定衣服,使用繩帶打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簡單的結逐漸演變為具有裝飾性的盤扣。從宋代開始,盤扣便出現在服裝上,到了明代和清代,盤扣的使用更加廣泛,成為滿族以及當時中國服飾的代表性部件之一。盤扣不僅具有功能性,還兼具裝飾性,其制作工藝包括縫、盤、包、編等多種手法,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如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等,充分展現了設計者的高超技藝和創造力。

圖二 在具有青花瓷設計靈感的衣領布包上,裝飾以深藍色的葫蘆形盤扣。
在日照市五蓮縣的劉氏盤扣非遺工坊,大學生們親眼見證了盤扣的制作過程。從挑選優質原材料,到精心設計圖案,再到通過復雜的工序制作成型,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劉氏盤扣的第五代傳承人孫明秀師傅親自示范了如何制作一個小葫蘆盤扣,一條普通的盤條在她的巧手下變成了精美的
藝術品。這不僅展示了傳統技藝的魅力,也讓人感受到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

圖三 老師親自示范盤扣編織技巧
盤扣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服飾,它作為一種“中國風”的標志性元素,被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運用到現代產品中。無論是作為紐扣使用,還是獨立觀賞,盤扣都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例如,在龍年春節,一些以龍為主題的盤扣作品受到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這些作品將龍的姿態、神態甚至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審美。

圖四 龍型盤扣
此次社會實踐不僅讓大學生們深入了解了盤扣的歷史和制作工藝,更讓他們認識到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他們創作的圖稿展示了盤扣的魅力,旨在傳承和弘揚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實踐,大學生們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圖五 實踐團隊與老師一起展示作品
盤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以其獨特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光彩。大學生們通過實踐活動,不僅展示了盤扣的魅力,更為其傳承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我們期待著盤扣文化在未來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美好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