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山東中醫藥大學“回鄉看齊魯“岱岳岐黃振興團”一行人來到了山東省泰安市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拜訪國家級名中醫趙學印教授、滯動針和宮氏腦針的傳承人趙振醫生,并開展學習活動,本次活動目的在于學習中醫特色療法,進一步促進青年中醫臨床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
在泰安市中醫藥開發研究中心的趙振醫生的診室中,趙振醫生為團隊成員介紹了自己多年來的從醫經歷,從中西醫到轉向中醫,二十余年的從醫經歷讓趙振醫生體會到中醫之深厚。更因為有從事中西醫的經歷,趙振醫生認為中醫藥在傳承中醫精華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與現代醫學相交融,進行創新。趙振醫生不僅耐心地回答了團隊成員的問題,還為團隊成員講解了有關于腦針、滯動針療法、中藥穴位敷貼、推拿和針藥并用等多種中醫特色療法的相關知識。
圖為團隊成員在泰安市中醫藥開發研究中心聆聽趙振醫生分享臨床經驗。王怡婷 供圖
關于用藥方面,趙振醫生以附子為例,附子毒性大,但現在有醫家在用藥時喜歡大劑量附子使用附子,有人認為這是以毒攻毒,趙振醫生認為更多的是為激發人體自身之氣,以抗衡病邪。隨后趙振醫生帶領團隊成員前往診療室,一邊治療病人,一邊為團隊成員解釋針灸推拿、腦針等實際操作要點,還向團隊成員詳細講解了有關肝腎等疾病和偏頭痛疑難癥的特殊病例。趙振醫生還對團隊成員殷切囑托,有時間多來看看病人,多學習臨床,這樣才能讓實踐和理論知識結合的好。
圖為團隊成員在泰安市中醫藥開發研究中心觀摩學習趙振醫生示范使用腦針的治療過程。王怡婷 供圖
在泰安市中醫藥開發研究中心的趙振老師的帶領下,團隊還在泰安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內進行了參觀。博物館內展品頗豐,每一份展品都蘊含了過去醫者的智慧,穿越時空的一張張舊處方箋更是讓團隊成員駐足良久。在博物館內,團隊見到了被譽為泰山四大名藥的泰山黃精,了解了泰山黃精的極高藥用價值,土里長出的“金疙瘩”--泰山黃精有“仙人之余糧”的美譽,各類黃精衍生制品豐富了團隊成員的眼界。最后,趙振醫生同團隊成員在泰安市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合影留念,一行人收獲頗豐,團隊成員們實地感悟到了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加堅定了振興中醫藥的信念。
圖為團隊成員與
國家級名中醫趙學印教授、滯動針和宮氏腦針的傳承人趙振老師在山東省泰安市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的合影。王怡婷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