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寒假社會實踐】——賡續紅色血脈,踐行時代使命
2025 年 1 月19日,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前往郯城大捷舊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參觀旨在深入了解郯城大捷的歷史細節,探尋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價值與意義,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是一次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實踐探索。
1943 年,抗日戰爭進入關鍵時期,山東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展開殘酷的春季大“掃蕩”,郯城等地的日軍搜羅 2000 余人在多地建立據點,企圖切斷濱海、魯中和華中之間的聯系。八路軍第 115 師教導第 2 旅在代師長陳光的指揮下,運用“翻邊戰術”,遠程奔襲,發動了郯城戰役。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我軍成功攻克郯城,斃傷日偽軍 103 人,俘日軍 7 人、偽軍 419 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這場勝利粉碎了日軍的“蠶食”計劃,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成為八路軍在山東敵后運用“翻邊戰術”攻占城池的范例。
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在參觀過程中,仔細聆聽當地講解員的介紹,了解到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當時,八路軍在陳光的指揮下,巧妙地利用夜色和地形發起進攻,戰士們前赴后繼地登上城頭,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斗。戰斗結束后,當地居民在護城河中發現了許多遺棄的攻城梯子和擔架,還有不少尸體被掩埋在附近。這些細節讓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對郯城大捷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參觀過程中,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深刻體會到郯城大捷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八路軍將士們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展現出頑強的戰斗意志和不屈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正是黨的二十大所強調的“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精神的生動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郯城大捷中的每一位戰士,都是這種奮斗精神的踐行者,他們用熱血和生命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辟了道路。
在新時代,我們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更需要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傳承和弘揚這種革命精神,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廣大青年應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國情民情,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磨礪意志。通過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學子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今后更好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打下堅實基礎。新時代的青年,不僅要追求個人的成功,更要關注社會的發展,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建設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而努力奮斗。
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參觀郯城大捷舊址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之旅和精神之旅。在這里,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實踐隊成員沈夢遠見證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強大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每個人都應以郯城大捷中的英雄們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