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寒假社會實踐】——赤旌文宣弘黨韻,青春實踐育新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青年學子作為時代的“接力者”,肩負著傳播黨的聲音、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使命。曲阜師范大學“赤旌文宣”社會實踐隊積極響應“青春獻禮二十大”的號召,依托學校“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實踐傳統,于2025年2月6日走進青島平度南村中學,以“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為主題,通過理論宣講、互動教學、文化展示等形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少年群體中落地生根。
活動準備階段,實踐隊員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原文,提煉“中國式現代化”“科教興國戰略”“文化自信”等核心關鍵詞,結合南村中學所在的平度市農業特色,融入鄉村振興案例,增強宣講的生動性。例如,以平度大澤山葡萄產業升級為例,詮釋“高質量發展”內涵。
同時,實踐團隊發揮曲阜師范大學傳統文化優勢,設計“紅色詩朗誦”“黨史手繪展”“儒家經典誦讀”等環節,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造“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的宣講形式。
實踐隊員王寶福以“爭做新時代‘三有’青年”為題,通過視頻、數據圖表等形式,系統講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戰略部署。結合南村中學學生多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重點闡釋“教育公平”與“鄉村振興”的聯動意義,并引用曲阜師范大學支教團扎根西部的真實故事,激勵學生“立大志、明大德”。 活動還設置了“黨的二十大知識競答”“未來職業暢想”等環節。在討論中,學生圍繞“如何用所學建設家鄉”展開辯論。一名學生提出“利用電商推廣平度農產品”的設想,實踐隊員結合學校“三下鄉”團隊助力鄉村電商的案例,引導其思考“小創意”背后的“大責任”。
實踐隊聯合南村中學藝術社團,舉辦“青春向黨”主題手繪活動。學生以農民畫技法創作“我心中的2035”,描繪鄉村振興、科技騰飛的場景,實踐隊員同步講解農民畫“源于生活、謳歌時代”的藝術價值,深化學生對“文化自信”的理解。
活動覆蓋南村中學師生300余人,收集心得體會200余份。一名九年級學生寫道:“原來黨的二十大離我們這么近!我要努力學習,將來用技術幫助家鄉脫貧。”校方評價:“宣講既有理論高度,又充滿青春氣息,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實踐是曲阜師范大學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動縮影。通過校地協同、文化賦能、實踐育人,實踐隊既傳遞了黨的理論,也錘煉了青年本領。未來,團隊將深化與南村中學的結對共建,開發“紅色研學路線”“鄉村振興創新工坊”等項目,推動社會實踐從“一次性活動”向“常態化育人平臺”轉型,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