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實踐隊員通過走進煙臺市杜木匠木工非遺展示館,切身體會感受傳統木藝的獨特魅力。
首先,踏入展示館,魯班像、魯班鎖模型等映入眼簾,通過對鋸木材的體驗,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切割方式所呈現的效果完全不同,木材的切割是有技巧的。以墨彈線、木制工具輔助畫橢圓和圓圈、砸釘子等趣味體驗活動,讓我們對木藝的過程有了切身經歷,激發我們的興趣。魯班鎖、七巧板等趣味益智游戲,也讓我們感受到小小的木塊也能有如此多的變化,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在接觸木藝的過程中,木藝深厚的歷史底蘊讓人印象深刻。木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每一種榫卯結構、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承載著先輩們的生活智慧和審美觀念。從簡單的木盒到宏偉的古建筑,木藝無處不在,它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不僅如此,木藝傳承也是對耐心與專注的極致考驗。制作一件木藝品,無論是細致的雕刻,還是基礎的拼接,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一個小小的失誤可能就會影響整個作品的質量,這就要求傳承者在每一個環節都保持高度的專注,精心打磨每一個細節。
木藝傳承不僅僅是一門手藝的延續,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它教會我們尊重傳統、敬畏自然,在精雕細琢中感受生命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