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文件要求,進一步了解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存在的問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貢獻青春力量,2024年7月,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潤心賦能,護航成長”圓心實踐團前往無錫、蘇州、青島、平泉等地,線上線下聯動,主要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向青少年傳遞心理知識,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走近青年學生,實踐調研賦能心理科普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社會實踐準備階段,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實踐團成員梳理文獻資料,聚焦青少年心理重點關注問題,精心制作調查問卷,通過線下座談調研、線上發放問卷等多種形式面向青少年、家長等群體開展調研,收集有效問卷300余份。實踐團成員對調研結果進行總結分析,調研數據顯示,青少年群體對心理健康知識,包括學校宣傳、家庭教育等側重地確定社會實踐科普宣傳的重點、要點和難點,為接下來的心理實踐活動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思路與方案,真正做到為心理科普“賦能”。
走進社區課堂,多元心理團輔助力成長
圓心實踐團通過與暑托班、社區、興趣班等進行合作,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中小學生的暑期活動中,將心理知識、心理科普活動融入日常學習生活中。7月5日,志愿者們前往無錫市濱湖區仙河苑暑托班開展線下活動,活動伊始,孩子們熱情高漲,對接下來的心理健康宣講充滿期待。當志愿者們問道,“你們了解自己嗎”,臺下的孩子們有的沉默不語,有的竊竊私語,也有的大聲喊道:“不了解!”,現場氣氛活躍起來。接著在實踐團成員的組織下,通過“個性名片秀”“神奇漂流紙”“創意繪畫蒲扇”“創作拇指手印樹”等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游戲,鼓勵孩子們勇敢展示自己,引導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堅定自我認同,活動現場掌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在蘇州工業園區東港新村家樂社區,面向中學生和家長,實踐團成員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發,針對備考焦慮、睡眠調節、學習效率和方法等普遍困擾中學生和家長的問題,以親歷者的身份建言獻策,從專業的角度分享了舒緩壓力、情緒管理的方法,強調了共情、溝通、包容和理解的重要性,在場家長和孩子們都表示受益匪淺。在開展心理團輔和心理宣講的同時,實踐團成員也化身知心小哥哥、小姐姐,耐心聆聽同學們最近的煩惱與焦慮,以“過來人”“經歷者”的身份,給予鼓勵、關心和有效的舒緩方法,同學們也積極與志愿者交流,現場氛圍十分融洽。此外,實踐團發放“心理保健小技巧”“常見心理疾病”“心理求助資源”等宣傳資料包,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保健意識。
圖為圓心實踐團向無錫仙河苑一期暑托班的孩子們講解心理健康知識。王冠雄 供圖。
走向大街小巷,全員心理科普提升認識
實踐團成員返回家鄉后,進一步完善了心理科普實踐活動材料,將心理科普的范圍擴大,他們利用廣場、社區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線下發放心理健康宣講材料,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借助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實踐團成員走進居民家中,向學生和家長科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面對正處于焦慮狀態、緊張親子關系中的求助者給予關心,分享舒緩情緒技巧,給予合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贏得諸多好評。
圖為圓心實踐團走進河北省平泉市居民家中向小朋友進行心理知識的科普。趙全亮 供圖。
“潤心賦能,健康成長”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心靈守護之旅,實踐團成員們將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人,去關注青少年群體,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心理賦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注入“心”能量。從去年到今年,從無錫到祖國各地,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圓心實踐團始終堅定地走在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的道路上,希望為青少年心靈的健康成長貢獻微薄力量。
圖為圓心實踐團與無錫仙河苑一期暑托班孩子們的合照。王冠雄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