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玉茹、蘭闖亮) 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將課堂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加強城鄉交流,助力鄉村振興。7月5日至9日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益”心向農服務隊在搬走嶺和昭平臺水庫開展暑假“三下鄉”相關活動。在三下鄉活動期間學校相關領導也來到搬走嶺對服務隊工作進行指導,慰問服務隊成員并對三下鄉活動開展進行了交流討論,為后續活動充分開展奠定了基礎。
為提升服務隊成員們的專業素養,加強志愿者的文化理念,“益”心向農服務隊于7月6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搬走嶺黨群綜合志愿服務站支教,帶領小朋友學習有關防溺水以及愛國教育相關知識。通過支教不僅拉近了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服務隊成員通過這次活動得到成長與鍛煉的契機,更好的提升了個人綜合素質和責任感。
7月7日,為了服務隊成員能夠很好的了解當地農作物和產業,切身體會當地生活,服務隊成員深入村莊與農戶們進行深入交流,同時了解到當地始終將產業發展、產業振興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一村一品”成效明顯,種植勢頭強勁,當地2022年香梨種植500余畝、藍莓種植60余畝、西瓜種植100余畝,年銷售總額達近200萬元,120余畝油葵更成為“網紅”打卡地,有效帶動了附近旅游產業發展。
7月8日,“益”心向農志愿服務隊成員在魏少杰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平頂山市魯山縣昭平臺水庫進行參觀學習,了解了昭平臺水庫的基本情況以及后續發展,昭平臺水庫將在現有基礎上加高擴容為大(1)型水庫。工程任務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供水,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服務隊采集了水樣樣本帶回學校進行檢測。服務隊成員通過老師的講解,對當地資源環境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含義,環境保護不僅能夠促進鄉村旅游和綠色農業的發展,還能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和收入來源。并且可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有助于增強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推動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鄉村振興是我國新時代農村工作的主線,而環境保護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在7月9日,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益”心向農服務隊在當地進行了環保宣傳。“益”向農服務隊成員奔走在搬走嶺,揮灑汗水,宣傳環保,不僅提高了當地的環保意識,助力了農村綠色發展,還鍛煉了服務隊成員們吃苦耐勞,創新發展的精神。
本次三下鄉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指導,充分發揮高校人才智力、文化宣傳等優勢助力農村發展。“益”心向農服務隊成員用年輕思維和汗水勞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提高了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服務隊成員充分展示了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學子活潑熱情、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也深入了解了農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的艱辛與樂趣和當地產業的發展,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他們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當地產業的發展動態,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河南城建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學生會